针织圆纬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02877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针织圆纬机,该圆纬机用于把纱线针织成双面布,针织由针筒完成。该圆纬机顶部设有圆周分布的多个输纱器,圆纬机中心部设有转动杆,该转动杆上分布有多个支架,该支架上安装有电风扇,用于吹走所述输纱器附近的飞絮,吹风均匀;多个支架中,至少部分支架带有可弯折结构,使得安装在支架上的电风扇能吹到不同的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在输纱器附近的飞絮及时得到处理,处理范围大,有效避免了飞絮粘附在输纱器装置上,从而提高了输纱器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织机械中的圆纬机。
技术介绍
双面针织圆纬机用于编织纯棉纱、各种混纺纱及其它化学纤维为原料的各种双面 针织面料。在圆纬机中,输纱器是针织圆纬机上输送纱线的重要装置,它是圆纬机供应织针 利用纱线进行针织的前道工作,通过该道工作能减小纱线张力及张力波动,以使得布面平 整。然而,纱线在传输过程中与输纱器高速摩擦,纱线表面纤维容易断裂,产生微粒纤维尘 埃在空气中游离,形成飞絮,并在纱线运行与输纱器接触的静电作用和其自身重力作用下 吸附在机件上,从而一定程度影响了输纱器的工作性能。 为解决飞絮所带来的困扰,惯常做法是在输纱器的上部设置一个电风扇,通过该 电风扇对产生的飞絮进行吹风处理,减少其附着在输纱器装置上。然而,由于输纱器是一个 占用空间较大的装置,仅通过一个电风扇不能将风吹送到所需要的不同位置,对于能吹到 的位置其处理飞絮的效果也不甚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针织圆纬机,该 圆纬机上设有吹风装置,通过该吹风装置能吹走输纱器附近不同位置的飞絮,并且吹风均 匀,处理飞絮效果明显提高。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种针织圆纬机,用于把纱线针织成双面布,针织由针筒完成,该针织圆纬机顶部 设有圆周分布的多个输纱器,针织圆纬机中心部设有转动杆,该转动杆上分布有多个支架, 该支架上安装有电风扇,用于吹走所述输纱器附近的飞絮;所述多个支架中,至少部分支架 带有可弯折结构,使得安装在该支架上的电风扇可以吹到不同的位置。 部分支架实现可弯折结构,简单易行的办法是所述带有可弯折结构的支架包括 二个支杆,该二个支杆由紧固件锁紧,通过拧松紧固件实现所述二个支杆之间的角度调节。 为确保电风扇吹风均匀、连续,优选地,分布在连接杆上的多个支架,其彼此相邻 的两个支架之间的夹角相等。 为更有效地吹走输纱器附近不同位置的飞絮,电风扇处于不同的水平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吹风均匀、连续在针织圆纬机中心部设置转动杆,通过转动杆上分布的多个支 架,使得安装在支架上的电风扇围绕着转动杆转动,吹风均匀、连续,以此及时处理飞絮,有 效避免飞絮可能在输纱器上产生的滞留; 2、吹风波及范围大转动杆上分布多个支架,其中至少部分支架带有可弯折结构, 通过此机构有效调整角度,使得安装在支架一端的电风扇能吹到输纱器不同的位置,以满 足各个不同位置吹风的需要,吹风波及范围大。 通过以上达成的效果,使得在输纱器附近的飞絮及时得到处理,处理范围大,有效 避免了飞絮粘附在输纱器装置上的状况,从而提高了输纱器的工作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 附附图说明图1为针织圆纬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为本专利技术针织圆纬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针织圆纬机 l,该针织圆纬机1用于把纱线针织成双面布,针织由针筒(图中未示)完成。 针织圆纬机1包括输纱装置10和吹风装置20。输纱装置10作为针织圆纬机1的 输纱装置,其主要由位于针织圆纬机1的顶部、并且呈圆周分布的多个输纱器101组成。 吹风装置20包括转动杆201 、A支架202、B支架203、C支架204、电风扇单元205、 转动杆驱动源(图中未示)。转动杆201位于针织圆纬机1的中心部,其一端部设有一个带 有空腔的T型件201a。该T型件201a位于呈水平圆周分布的输纱器101上方,T型件201a 壁上设有多个圆孔201b。 A支架202为一根直的圆管,其管径尺寸与转动杆圆孔201b孔径尺寸相匹配。为 使配合紧固,可在A支架的端部加工外螺纹。当A支架端部插入相应的圆孔201b后,在A支 架端部螺纹处垫上垫圈并安装相匹配的螺母进行紧固。当然,转动杆201与A支架202的 相互固定配合,还可以通过其它诸如焊接等方式来实现。转动杆201与A支架202之间,除 了圆孔配圆管之外,也可以是诸如方形孔配方形管等各种形状的配合。A支架另一端上安装 有电风扇单元205,电风扇单元205包括电风扇205a和电风扇驱动源205b。 B支架203包括一根短支架203a和一根长支架203b,短支架203a与长支架203b 均为直的圆管。短支架203a的一端管径尺寸与转动杆圆孔201b孔径尺寸相匹配,其配合 方式类同于A支架与转动杆的配合方式。短支架203a的另一端与长支架203b —端各有开 孔,二者之间可通过类似于螺栓与螺母配合等不同方式固定连接。B支架的长支架203b的 另一端上安装有电风扇单元205,电风扇单元205包括电风扇205a和电风扇驱动源205b。 C支架204同样包括一根短支架204a和一根长支架204b 。短支架204a的一端管 径尺寸与转动杆圆孔201b孔径尺寸相匹配,短支架204a另一端和长支架204b —端相连 接。短支架204a与转动杆201和长支架204b的配合方式,与B支架相同位置处的配合方 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C支架的长支架204b的另一端上安装有电风扇单元205,电风扇单 元205包括电风扇205a和电风扇驱动源205b。 为达到更好地工作效果,A支架202、 B支架203、 C支架204在连接杆201上的分 布,以彼此相邻的两个支架之间的夹角相等或相近似为好。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支架的夹 角为120° 。 当针织圆讳机1处于工作状态时,多股纱线通过输纱装置10的输纱器101进纱, 纱线在传输过程中与输纱器101高速摩擦,纱线表面纤维容易断裂,产生微粒纤维尘埃在 空气中游离,形成飞絮。位于针织圆纬机l中心部的转动杆201在其驱动源(图中未示)的 作用下实现旋转。与此同时,分布在转动杆201上的A支架202、 B支架203、 C支架204及 安装在多个支架一端的多个电风扇单元205也相应地和转动杆201实现同步同向旋转。电4风扇205a除了围绕转动杆201匀速旋转之外,在电风扇驱动源205b的作用下,其自身扇叶 也在做转动,形成了吹风的效果。由于有多个电风扇205a在围绕转动杆201旋转的同时, 又实现自身转动,从而实现了吹风均匀、连续,及时有效地避免了飞絮粘附在输纱器的状况 发生。 为增强吹风的力度,电风扇205a正对着输纱器101 ;为更有效地吹走输纱器101 附近不同位置的飞絮,电风扇处于不同的水平面上。 需要说明的是为满足输纱器101不同位置的吹风需要,分布在转动杆201上 的B支架203和C支架204,均采用短支架203a (204a)与长支架203b (204b)通过紧固件 相互连接。当输纱器IOI出现不同部位需要进行吹风时,通过拧松紧固件,来调整短支架 203a (204a)和长支架203b (204b)的夹角,再紧固短支架203a (204a)和长支架203b (204b) 以此实现可弯折结构,从而改变长支架203b (204b)另一端装有的电风扇单元205所处的位 置。 综上对于上述的本专利技术针织圆纬机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设备 的理解。需要声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不仅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凡是本
人员能够通过简单变化,并且未脱离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实施例均为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针织圆纬机,用于把纱线针织成双面布,针织由针筒完成,该针织圆纬机顶部设有圆周分布的多个输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圆纬机中心部设有转动杆,该转动杆上分布有多个支架,该支架上安装有电风扇,用于吹走所述输纱器附近的飞絮;所述多个支架中,至少部分支架带有可弯折结构,使得安装在该支架上的电风扇可以吹到不同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针织圆纬机,用于把纱线针织成双面布,针织由针筒完成,该针织圆纬机顶部设有圆周分布的多个输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圆纬机中心部设有转动杆,该转动杆上分布有多个支架,该支架上安装有电风扇,用于吹走所述输纱器附近的飞絮;所述多个支架中,至少部分支架带有可弯折结构,使得安装在该支架上的电风扇可以吹到不同的位置。2. 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娟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天龙针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