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钓竿,其具有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杆部和在所述杆部的外周上配置的线轮座;所述线轮座包括线轮座主体,在所述 线轮座主体的第1区域的外周面形成的第1螺紋部,具有第1线轮支 脚固定部和第l操作部的第l罩盖,具有第2线轮支脚固定部的第2 罩盖;所述第1操作部具有与第1螺紋部旋合的第2螺紋部。
技术介绍
作为在钓竿任意位置都能安装线轮座的技术,在线轮座主体处的 线轮装载面上形成俯视呈U字型的切槽。由切槽围住的部位构成一端 固定另 一 端可弹性变形的弹性部。在线轮装载在该线轮装载面的状态 下,推压并固定线轮支脚部的第1罩盖对线轮支脚部的推压力推压所 述弹性部。由此,弹性部压接于安装有线轮座的杆部,使线轮座不能 移动地被支承在杆部(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l: PCT/JP2004/012053 (〔0034〕 l史以及图4、图5)罩盖推压线轮支脚部。通过该推压力使弹性部挠曲, 一端固定状的弹 性部的前端部压接于杆部,由此使线轮座位置固定。但是,在上述结构中,由于含有线轮装载面的弹性部具有与螺紋 部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外径,所以存在着通过罩盖不能充分推压线轮支 脚部的情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钓竿,其具有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杆部和在所述杆部的外周上配置的线轮座;所述线轮座包括:线轮座主体,在所述线轮座主体的第1区域的外周面形成的第1螺纹部,具有第1线轮支脚固定部和第1操作部的第1罩盖,具有第2线轮支脚固定部的第2罩盖;所述第1操作部具有与第1螺纹部旋合的第2螺纹部,其特征在于, 在线轮座主体上,从装载线轮支脚部的线轮支脚装载部到所述第1螺纹部,形成有一对切槽;在被两切槽包夹的部分,在包括所述线轮支脚装载部的所述线轮座主体的长度方向中间位置,形成有直径比所述第1螺纹部的外径大且受到外力而缩径变形的大径弹性变形部。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7-3-9 2007-0602811、一种钓竿,其具有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杆部和在所述杆部的外周上配置的线轮座;所述线轮座包括线轮座主体,在所述线轮座主体的第1区域的外周面形成的第1螺纹部,具有第1线轮支脚固定部和第1操作部的第1罩盖,具有第2线轮支脚固定部的第2罩盖;所述第1操作部具有与第1螺纹部旋合的第2螺纹部,其特征在于,在线轮座主体上,从装载线轮支脚部的线轮支脚装载部到所述第1螺纹部,形成有一对切槽;在被两切槽包夹的部分,在包括所述线轮支脚装载部的所述线轮座主体的长度方向中间位置,形成有直径比所述第1螺纹部的外径大且受到外力而缩径变形的大径弹性变形部。2、 一种钓竿,其具有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杆部和在所述杆部的 外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