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流桥内部框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01993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6 23:12
本技术公开了整流桥内部框架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一侧固定设置第一整流桥组件,所述壳体内部在第一整流桥组件一侧设置有第二整流桥组件,所述壳体内部在第二整流桥组件一侧设置有第三整流桥组件,所述壳体内部在第三整流桥组件一侧设置有第四整流桥组件,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用于固定整流桥并进行电性连接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触点、二极管、第一导电槽、第二导电槽、铜棒。本技术使用效果好,将传统的整流桥的四个区域可以分开进行安装以做到模块化,每个区域无需焊接可以单独拆卸,从而可以便于单独更换某一区域便于维修,并且安装方便快捷,从而可以提高装置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框架结构,具体为整流桥内部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1、整流桥模块的内部主要是由四个二极管组成的桥路来实现把输入的交流电压转化为输出的直流电压,在整流桥模块的每个工作周期内,同一时间只有两个二极管进行工作,通过二极管的单向导通功能,把交流电转换成单向的直流脉动电压。

2、而在现有技术中整个整流桥模块一般通过焊接进行连接的,随后再通过封装以完成生产,而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焊接属于较为麻烦的步骤,需要人工或者机械利用专用的焊接工具进行焊接,并且焊接质量是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一环,而一旦焊接出现虚焊整个整流桥就会无法使用,同时焊接后在整流桥需要对某一个二极管进更换时,由于是焊接拆卸也较为麻烦,因此针对这一问题需要一种整流桥内部框架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整流桥内部框架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整流桥内部框架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一侧固定设置第一整流桥组件,所述壳体内部在第一整流桥组件一侧设置有第二整流桥组件,所述壳体内部在第二整流桥组件一侧设置有第三整流桥组件,所述壳体内部在第三整流桥组件一侧设置有第四整流桥组件,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用于固定整流桥并进行电性连接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触点、二极管、第一导电槽、第二导电槽、铜棒,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若干触点,所述第一整流桥组件、第二整流桥组件、第三整流桥组件表面均固定设置有二极管,所述二极管靠近触点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导电槽,所述第二整流桥组件、第三整流桥组件、第四整流桥组件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二导电槽,所述触点之间固定设置有铜棒,(只有相互之间设置有铜棒的触点之间才会相互导电,没有设置铜棒的触点相互独立导电),所述触点通过第一导电槽与二极管之间电性连接,所述触点通过第二导电槽与第二整流桥组件、第三整流桥组件、第四整流桥组件之间电性连接(为了方便区分本申请文件将二极管设施为菱形而第二触点槽设置为圆心,以供分辨,并申请文件通过触点和铜棒将整个电路连接起来后就是现有技术中标准的整流桥,同时需要注意的时本申请文件中第一整流桥组件、第二整流桥组件、第三整流桥组件、第四整流桥组件,均为导体材料自身就可以导电)。

3、优选的,所述壳体表面一侧固定设置有引脚,所述引脚表面固定设置有导电片,本装置的引脚通过导电片与第一整流桥组件、第二整流桥组件、第三整流桥组件、第四整流桥组件接触完成电性连接,就是利用挤压接触时第一整流桥组件、第二整流桥组件、第三整流桥组件、第四整流桥组件与导电片贴合,从而可以完成引脚的电性连接,如此通过本装置的电性连接方便将引脚进行连接,极为方便。

4、优选的,所述导电片为弹性金属材料,通过弹性金属材料的导电片可以利用自身的弹性使其自身可以紧贴整流桥组件。

5、优选的,所述引脚设置有四个,且均匀间隔分部在壳体外侧表面,左右两个所述引脚为直流输出,中间两个所述引脚为交流输入。

6、优选的,所述壳体表面一侧设置有顶盖,通过顶盖可以起到封闭壳体的作用。

7、优选的,所述第一整流桥组件、第二整流桥组件、第三整流桥组件、第四整流桥组件表面中部均开设有通槽,通过通槽可以在顶盖安装外侧后进一步起到固定第一整流桥组件、第二整流桥组件、第三整流桥组件、第四整流桥组件的作用。

8、优选的,所述顶盖外侧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位置形状与通槽一一对应,通过卡块可以在顶盖闭合后插入到通槽中,从而可以起到限位第一整流桥组件、第二整流桥组件、第三整流桥组件、第四整流桥组件的作用。

9、优选的,所述通槽形状各不相同,通过形状各不相同的通槽可以起到防呆设计,在本装置进行组装时,第一整流桥组件、第四整流桥组件容易出现安装错位的情况,此时在顶盖关闭时,由于通槽的形状不一样,顶盖表面的卡块无法卡入到通槽内部;从而可以用于提示安装位置发生错误。

10、优选的,所述顶盖与壳体外侧表面四周均开设有螺纹孔,通过螺纹孔可以方便将顶盖与壳体固定安装在一起。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技术整流桥的安装过程无需焊接步骤,即可将整流桥相互之间完成电性连接,同时可以将引脚也完成电性连接,并且将整个装置模块化,后续某个结构损坏,单独进行更换较为方便;即使装置损坏较为严重只要有一个配件可以使用,就可以继续当零件进行使用,从而可以提高装置的使用效果。

13、2、本技术在锁紧顶盖时通过卡块可以在顶盖闭合后插入到通槽中,从而可以起到限位第一整流桥组件、第二整流桥组件、第三整流桥组件、第四整流桥组件的作用;以提高整流桥的固定稳定性,同时本装置还具有防呆设计,如果整流桥的位置安装错误,卡块是无法卡入到对应的通槽中的,从而可以用于提示整流桥的安装位置发生错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整流桥内部框架结构,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一侧固定设置第一整流桥组件(2),所述壳体(1)内部在第一整流桥组件(2)一侧设置有第二整流桥组件(3),所述壳体(1)内部在第二整流桥组件(3)一侧设置有第三整流桥组件(4),所述壳体(1)内部在第三整流桥组件(4)一侧设置有第四整流桥组件(5),所述壳体(1)内部设置有用于固定整流桥并进行电性连接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触点(6)、二极管(7)、第一导电槽(8)、第二导电槽(9)、铜棒(10),所述壳体(1)内部设置有若干触点(6),所述第一整流桥组件(2)、第二整流桥组件(3)、第三整流桥组件(4)表面均固定设置有二极管(7),所述二极管(7)靠近触点(6)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导电槽(8),所述第二整流桥组件(3)、第三整流桥组件(4)、第四整流桥组件(5)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二导电槽(9),所述触点(6)之间固定设置有铜棒(10),所述触点(6)通过第一导电槽(8)与二极管(7)之间电性连接,所述触点(6)通过第二导电槽(9)与第二整流桥组件(3)、第三整流桥组件(4)、第四整流桥组件(5)之间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流桥内部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表面一侧固定设置有引脚(11),所述引脚(11)表面固定设置有导电片(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流桥内部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12)为弹性金属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流桥内部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11)设置有四个,且均匀间隔分部在壳体(1)外侧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流桥内部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表面一侧设置有顶盖(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整流桥内部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整流桥组件(2)、第二整流桥组件(3)、第三整流桥组件(4)、第四整流桥组件(5)表面中部均开设有通槽(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整流桥内部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4)外侧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卡块(15),所述卡块(15)位置形状与通槽(13)一一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整流桥内部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13)形状各不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整流桥内部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4)与壳体(1)外侧表面四周均开设有螺纹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流桥内部框架结构,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一侧固定设置第一整流桥组件(2),所述壳体(1)内部在第一整流桥组件(2)一侧设置有第二整流桥组件(3),所述壳体(1)内部在第二整流桥组件(3)一侧设置有第三整流桥组件(4),所述壳体(1)内部在第三整流桥组件(4)一侧设置有第四整流桥组件(5),所述壳体(1)内部设置有用于固定整流桥并进行电性连接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触点(6)、二极管(7)、第一导电槽(8)、第二导电槽(9)、铜棒(10),所述壳体(1)内部设置有若干触点(6),所述第一整流桥组件(2)、第二整流桥组件(3)、第三整流桥组件(4)表面均固定设置有二极管(7),所述二极管(7)靠近触点(6)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导电槽(8),所述第二整流桥组件(3)、第三整流桥组件(4)、第四整流桥组件(5)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二导电槽(9),所述触点(6)之间固定设置有铜棒(10),所述触点(6)通过第一导电槽(8)与二极管(7)之间电性连接,所述触点(6)通过第二导电槽(9)与第二整流桥组件(3)、第三整流桥组件(4)、第四整流桥组件(5)之间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流桥内部框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良峰杨生谢勇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君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