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式泵油井施工管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01943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6 23:12
本技术实施例是关于一种管式泵油井施工管柱。该施工管柱包括:地面控制系统、管式泵、差压滑套、安全接头、多组封隔器和配产器按从上向下的顺序通过油管相连接并形成管柱;其中,所述管式泵的下端设置有能够放置球体的球座;所述差压滑套安装于所述管式泵的下端,所述差压滑套设置有托筒,所述托筒用于顶起所述球体并远离所述球座,使所述管柱内的液体能够自上而下通过;在所述托筒滑落时,所述球体落于所述球座中,禁止所述管柱内的液体自上而下通过。本技术通过差压滑套和管式泵的配合,实现在触发前管柱双向过流,触发后恢复管式泵单向阀功能,进而实现了管式泵油井通过一次下井就能完成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石油分层采油,尤其涉及一种管式泵油井施工管柱


技术介绍

1、智能分层采油工艺在井下利用封隔器将各个油层隔开,在相邻封隔器隔开的油层中安装配产器,井下配产器与地面控制器之间采用电缆直连,将测试所得数据结果传至地面控制器及地面pc端,通过对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封堵产量低及高含水层,开采产量高及低含水层。智能分层采油技术根据油井生产泵型不同,其管柱工艺、所需工具及施工方法均有差异。

2、生产油井的泵型主要有管式泵、杆式泵及电潜泵等泵型,其中根据排量及生产需求,管式泵油井在生产油井的占比极高,对于管式泵来说本体结构中的单向阀将泵体上下的油管分隔开来,使得油管中的液体只能自下而上的单向流动,无法满足地面注入后通过。

3、关于上述的技术方案,智能分采工艺要求地面与井下仪器之间为电缆连接,整体管柱均需外置电缆,由地面引至井下仪器,由于油井带电缆工艺自身要求,在智能分层采油工艺中的封隔器只能选用液压坐封类型,但由于管式泵结构地面泵车注入液无法通过单向阀,因此无法实现封隔器的打压坐封,无法封隔油层,致使该工艺无法实现,目前多采用多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式泵油井施工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泵油井施工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压滑套的所述托筒设置有过流孔,所述管柱内的液体经过所述过流孔自上而下通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泵油井施工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控制系统包括:上位机、地面控制器、井口装置,所述地面控制器通过电缆与井下部分连接,所述井口装置用于对所述电缆进行密封,所述上位机与所述地面控制器通讯连接,用于处理井下测试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式泵油井施工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组封隔器和配产器通过所述电缆与所述地面控制器相连接,用于将各个分层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式泵油井施工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泵油井施工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压滑套的所述托筒设置有过流孔,所述管柱内的液体经过所述过流孔自上而下通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泵油井施工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控制系统包括:上位机、地面控制器、井口装置,所述地面控制器通过电缆与井下部分连接,所述井口装置用于对所述电缆进行密封,所述上位机与所述地面控制器通讯连接,用于处理井下测试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式泵油井施工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组封隔器和配产器通过所述电缆与所述地面控制器相连接,用于将各个分层测试地层数据传至所述地面控制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式泵油井施工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组封隔器和配产器包括:通过油管相连接的n层封隔器和n层配产器,其中,第1层封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博阳唐煜东葛秀峰李金华王振华屈孝和苏茂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思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