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式外转子永磁电机径向轴向混合强迫通风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00791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2 1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永磁电机冷却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开启式外转子永磁电机径向轴向混合强迫通风冷却结构,包括空心轴、定子铁心、绕组线圈、转子铁心、永磁体、机壳、导热元件和风扇,空心轴开设有若干个通风出口;机壳沿转子铁心的周向设置,机壳设置有上端盖和下端盖,机壳通过上端盖和下端盖均转动设置在空心轴上,且机壳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镂空的通风入口;风扇固定设置在上端盖上;导热元件设置在定子铁心及绕组线圈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机壳和空心轴进行镂空处理,增加空气流动面积,增大热管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保持空气流动畅通。这种设计能够提高电机的散热效率,还能够降低电机的整体重量,提高电机的运行稳定性和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永磁电机冷却,具体涉及一种开启式外转子永磁电机径向轴向混合强迫通风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1、国家大力发展的十大重点装备领域中,有八大领域与高性能电机系统相关,而其中又有高档数控机床与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能源汽车和生物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六大领域涉及高功率密度驱动电机。可以说在涉及国家能源安全、航空航天与军工装备等诸多领域中均需大量驱动电机装置,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这就对电机的电磁设计、结构设计和散热设计等带来了新的挑战。永磁电机功率密度的提高意味着电机内部绕组铜耗、定子铁耗和永磁体涡流损耗等的增加,直接引起电机内部发热量和热流密度的增加,电机温升过高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永磁电机使用寿命的长短及运行的可靠性均依赖于电机稳态温升,只有设计合理的冷却系统,增强电机的散热能力,才能够合理的分配电机的各项指标,完成电机设计工作。电机若没有合适的散热系统,将会导致电机的温度过高,从而对电机造成一系列的影响。因此,研究分析永磁同步电机的冷却散热结构,对解决电机过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p>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启式外转子永磁电机径向轴向混合强迫通风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轴(2)、定子铁心(13)、绕组线圈(14)、转子铁心(10)、永磁体(9)、机壳(8)、导热元件和风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启式外转子永磁电机径向轴向混合强迫通风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元件为热管,所述热管包括条形热管(16)和L型热管(15),所述条形热管(16)和L型热管(15)均为氮化铝材料制成,所述条形热管(16)和L型热管(15)的宽度均为4-6mm,厚度均为2-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启式外转子永磁电机径向轴向混合强迫通风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启式外转子永磁电机径向轴向混合强迫通风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轴(2)、定子铁心(13)、绕组线圈(14)、转子铁心(10)、永磁体(9)、机壳(8)、导热元件和风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启式外转子永磁电机径向轴向混合强迫通风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元件为热管,所述热管包括条形热管(16)和l型热管(15),所述条形热管(16)和l型热管(15)均为氮化铝材料制成,所述条形热管(16)和l型热管(15)的宽度均为4-6mm,厚度均为2-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启式外转子永磁电机径向轴向混合强迫通风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包括加载端盖(18)、连接键(26)和扇叶(20),所述加载端盖(18)固定在上端盖的顶面,且所述加载端盖(18)为镂空式结构;所述扇叶设置在加载端盖(18)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启式外转子永磁电机径向轴向混合强迫通风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包括空心轴降温扇叶(20)和位于空心轴降温扇叶(20)外围的绕组降温扇叶(19),所述空心轴降温扇叶(20)设置在加载端盖(18)的中部,所述绕组降温扇叶(19)设置在空心轴降温扇叶(20)的外侧,所述绕组降温扇叶(19)设置在加载端盖(18)临近绕组线圈(14)一侧上,且所述绕组降温扇叶(19)与绕组线圈(14)之间设置有预留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启式外转子永磁电机径向轴向混合强迫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占洋庄朋哲李岩宁杰王瑾井永腾胡旭阳万娇翠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