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静音电站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00010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2 12:23
本技术涉及一种超静音电站底座,包括箱体、隔板以及连通管,两个隔板固定内置于箱体内并在箱体内分隔出并排布置的第一声学膨胀腔、声学亥姆霍兹共振腔以及第二声学膨胀腔,声学亥姆霍兹共振腔的截面尺寸大于第一声学膨胀腔和第二声学膨胀腔,箱体底面形成有连通第一声学膨胀腔的进气口,箱体顶面形成有连通第二声学膨胀腔的出气口;两个连通管分别贯穿两个隔板,连通管形成有若干开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超静音电站底座通过形成第一声学膨胀腔、声学亥姆霍兹共振腔以及第二声学膨胀腔,在较小风阻的前提下产生了较好的消声性能,同时满足散热和消声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站,尤其涉及一种超静音电站底座


技术介绍

1、目前,机电行业的静音电站底座结构构成包括支撑发电机组的结构框架辅以风道进气,机组电子元器件一般布置于底座上平面,与发电机组相邻或者是设置封闭区域放置电子元器件。如电子元器件与发电机组相邻,机组工作时产生的高温对流对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和寿命影响较大,如在封闭区域放置电子元器件,则需要设置强制对流装置对电子元器件进行散热。

2、底座的风道多为侧立面或底面直接开口或在底座内布置迷宫式的风道,在底座直接开口会使发电机组工作时产生的噪声声学能量未经过有效衰减进行传播,造成电站的噪声性能指标达不到设计要求。底座内布置迷宫式风道可对机组工作时产生的噪声声学能量进行有效衰减,但是迷宫式风道的风阻较大,不能完全满足发电机组的进气需求和散热需求。并且迷宫式风道的复杂结构决定了其内腔较小,不完全具备放置器件的功能,也不具备维修检查的可达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超静音电站底座,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站底座的风道如果为简单的形式,则无法起到消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静音电站底座,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箱体、隔板以及连通管,两个所述隔板固定内置于所述箱体内并在所述箱体内分隔出并排布置的第一声学膨胀腔、声学亥姆霍兹共振腔以及第二声学膨胀腔,所述声学亥姆霍兹共振腔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声学膨胀腔和所述第二声学膨胀腔,所述箱体底面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声学膨胀腔的进气口,所述箱体顶面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二声学膨胀腔的出气口;两个所述连通管分别贯穿两个所述隔板以连通所述第一声学膨胀腔和所述声学亥姆霍兹共振腔以及所述声学亥姆霍兹共振腔和所述第二声学膨胀腔,所述连通管形成有若干开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静音电站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侧面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静音电站底座,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箱体、隔板以及连通管,两个所述隔板固定内置于所述箱体内并在所述箱体内分隔出并排布置的第一声学膨胀腔、声学亥姆霍兹共振腔以及第二声学膨胀腔,所述声学亥姆霍兹共振腔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声学膨胀腔和所述第二声学膨胀腔,所述箱体底面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声学膨胀腔的进气口,所述箱体顶面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二声学膨胀腔的出气口;两个所述连通管分别贯穿两个所述隔板以连通所述第一声学膨胀腔和所述声学亥姆霍兹共振腔以及所述声学亥姆霍兹共振腔和所述第二声学膨胀腔,所述连通管形成有若干开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静音电站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侧面形成有连通所述声学亥姆霍兹共振腔的检修口,所述超静音电站底座还包括与所述检修口可拆卸密封连接的检修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静音电站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声学亥姆霍兹共振腔内的安装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静音电站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声学亥姆霍兹共振腔底面的滑轨,所述滑轨朝向所述检修口布置,所述安装架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志丹熊勇余胜军李强卢林袁红英陈斌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同发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