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99262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具有至少一触控区的一基板、多条第一感测串列以及多条第二感测串列。触控区包括二第一区以及二第二区,各第一区与二第二区相邻配置。第一感测串列包括多个第一感测垫以及多条第一桥接线。第二感测串列包括多个第二感测垫以及多条第二桥接线。第一桥接线沿第一方向串接第一感测垫,第二桥接线沿第二方向串接第二感测垫。位于二第一区中的各第一感测垫与相邻的第二感测垫之间具有第一电容值,位于二第二区中的各第一感测垫与相邻的第二感测垫之间具有第二电容值;第一电容值与第二电容值不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面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且特别涉及一种可避免多点触控的鬼点问题的触控面板。
技术介绍
触控面板已成为众所瞩目的人机操作界面。特别是,随着多点触控(Multi-touch)技术的出现,触控面板可赋予使用者更直觉的操作体验。多点触控技术可细分为两种,一种是所有触控点可定位式(All pointaddressable,APA)技术,其能够辨别所有触控点的实际位置,可说是最理想的触控技术。然而,在技术实现上,不论是导电层规划、线路布局或数据运算都存在相当高的技术难度。 另一种是手势辨识追踪与互动(Gesture Interaction),主要是仅侦测、分辨多点触控行为,如縮放、拖拉、旋转等,且通过轴交错式(Axis Intersect)技术来加以实现。所谓的轴交错式技术是在导电层上进行菱形状感测单元的规划,且每个轴向都需要一层导电层,用以进行电容变化的侦测。举例而言,美国专利公开案2009/0051671揭露一种将触控面板划分为多个区域以进行多点触控的功能。 图1为已知的一种触控面板进行多点触控时的示意图。请参照图l,位置Pl与位置P2被触碰时,触控面板100接受到信号Sx及信号Sy。理论上,通过信号Sx及信号Sy触控面板100可以推断位置Pl与位置P2的坐标。不过,信号Sx及信号Sy的组合除了可得到位置P1以及位置P2的坐标外,还会得到位置G1与位置G2的坐标,其中位置G1与位置G2并未实际被触碰,因而被称之为"鬼点"(ghost point)。换而言之,触控面板100虽可感测到多个触碰点,却无法正确地定位出触控面板100实际被触碰的位置Pl及位置P2。 为了解决上述鬼点问题,图2所示的触控面板被提出。请参照图2,触控面板200具有相邻的一第一面板区202以及一第二面板区204。第一面板区202中的元件包括相互交错的多条第一感测串列210以及多条第二感测串列220。另外,各第一感测串列210的一端连接有第一传输线230,而各第二感测串列220的一端连接有第二传输线240。第一面板区202以及第二面板区204内的元件设计例如是呈现镜面对称关系。 当位置Pl与位置P2被触碰时,第一面板区202中的第一感测串列210以及第二感测串列220仅会接收到位置P2所产生的信号,而第二面板区204中的第一感测串列210以及第二感测串列220仅会接收到位置Pl所产生的信号。由此,位置Pl与位置P2的坐标便可以正确地定位出来,而不会有鬼点的问题。然而,触控面板200的左右两侧都需预保留特定的面积以供第二传输线240布局而使触控面板200可进行触控感测的面积縮小。也就是说,触控面板200需要加大边宽设计,而使第一感测串列210以及第二感测串列220的配置面积会受到局限。 另外,中国专利申请案CN 101339480与CN 101393496已有揭露利用信号的过滤以及分时扫描的方式来解决鬼点的问题。不过,这样的方式会增加驱动芯片的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以解决多点触控时的鬼点问题。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多条第一感测串列以及多条第二感测串列。基板具有至少一触控区,且触控区包括二第一区以及二第二区,各第一区与二第二区相邻配置。第一感测串列配置于基板上并且各第一感测串列包括多个第一感测垫以及多条第一桥接线。第一桥接线沿一第一方向串接第一感测垫。第二感测串列配置于基板上并且各第二感测串列包括多个第二感测垫以及多条第二桥接线。第二桥接线沿一第二方向串接第二感测垫。位于二第一区中的各第一感测垫与相邻的第二感测垫之间具有一第一电容值,而位于二第二区中的各第一感测垫与相邻的第二感测垫之间具有一第二电容值,且第一电容值与第二电容值不同。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位于二第一区中的第一感测垫与第二感测垫分别具有一第一面积,而位于二第二区中的第一感测垫与第二感测垫分别具有一第二面积,且第一面积与第二面积不同。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位于二第一区中的第一感测垫与第二感测垫分别具有一第一形状,而位于二第二区中的第一感测垫与第二感测垫分别具有一第二形状,且第一形状与第二形状不同。举例来说,第一形状与第二形状分别例如为一菱形、一六边形、一八边形或一圆形其中之二。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触控面板进一步包括多个外部图案,外部图案仅配置于二第一区中。外部图案连接至一预设电位并电性绝缘于第一感测串列与第二感测串列。预设电位可以为一接地电位。在一实施例中,各外部图案位于其中一条第一感测串列的一侧,并沿二第一区中的其中一个第一感测垫的部分边缘配置。或是,各外部图案位于其中一条第二感测串列的一侧,并沿二第一区中的其中一个第二感测垫的部分边缘配置。这些外部图案也可以沿二第一区中的第一感测垫的部分边缘以及第二感测垫的部分边缘配置。另外,各外部图案完整地包围其中一个第一感测垫的边缘,且位于二第一区中的第一桥接线与外部图案交错。各外部图案也可以完整地包围其中一个第二感测垫的边缘,且位于二第一区中的第二桥接线与外部图案交错。不过,所有的外部图案更可以分别完整地包围第一感测垫的边缘以及第二感测垫的边缘,且外部图案交错于位于二第一区中的第一桥接线与第二桥接线。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触控面板进一步包括多个连接图案,各连接图案连接相邻两个上述外部图案。连接图案与外部图案可以具有相同的材质。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触控面板进一步包括一连接线路,与上述的外部图案连接,以将预设电位输入至外部图案。具体的说,连接线路可以包括多条连接线以及一梳形线路,其中各连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两个外部图案,而梳形线路具有多个分支以分别连接至一个外部图案。在一实施例中,连接线路的材质例如为金属。 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将触控区划分为多个区域,各区域内的感测垫之间具有的电容与相邻区域内的感测垫之间所具有的电容不同。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触控面板进行多点触控时,可以轻易地定义出被触碰的点所在区域。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的触控面板不易产生鬼点的问题。 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已知的一种触控面板进行多点触控时的示意图。 图2为已知的一种触控面板。 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及触控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触控面板中触控区的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触控面板中触控区的第一区的元件设计。 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触控面板中触控区的第一区的元件设计。 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触控面板中触控区的第一区与第二区的元件设计, 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触控面板中触控区的第一区的元件设计。 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触控面板中触控区的第一区的元件设计。 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八实施例的触控面板中触控区的第一区的元件设计。 图11为一种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及触控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请参照图3,触 控面板300包括一基板310、多条第一感测串列320以及多条第二感测串列330。基板310 具有至少一触控区312,且触控区312包括二第一区I以及二第二区II,各第一区I与二第 二区II相邻配置。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区312被划分为四个象限,而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包括:    一基板,具有至少一触控区,该触控区包括二第一区以及二第二区,每一该第一区与该二第二区相邻配置;    多条第一感测串列,配置于该基板上并且每一该第一感测串列包括多个第一感测垫以及多条第一桥接线,该多条第一桥接线沿一第一方向串接该多个第一感测垫;以及    多条第二感测串列,配置于该基板上并且每一该第二感测串列包括多个第二感测垫以及多条第二桥接线,该多条第二桥接线沿一第二方向串接该多个第二感测垫;    其中,位于该二第一区中的每一该第一感测垫与相邻的第二感测垫之间具有一第一电容值,而位于该二第二区中的每一该第一感测垫与相邻的第二感测垫之间具有一第二电容值,且该第一电容值与该第二电容值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焕楠李俊谊曾丽媚
申请(专利权)人:深超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