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钢铁行业节能降耗,具体为用于热轧带钢的带有罩式冷却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1、我国钢铁吨钢综合能耗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约15%。重点大中型企业按照工序能耗计算,48.6%的烧结工序、37.8%的炼铁工序、76%的转炉工序、38.7%的电炉工序能耗高于《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强制性标准中的参考限定值(电力折标系数按当量值计算),13%的焦化工序能耗高于《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强制性标准中的参考限定值(电力折标系数按当量值计算)。高炉、转炉煤气放散率分别达到6%和10%,国外先进钢铁企业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率平均为80%,有的在90%以上,而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余热资源回收利用率30%~50%,全国平均值则更低;对于热轧冷却余热回收,国内目前基本处于空白。
2、本技术专利技术为热轧冷却及余热回收系统,在冷却带钢、盘条及型钢等热轧产品的同时回收冷却过程中释放的高温热能,可以实现热轧冷却过程中高温带钢、盘条等高温钢铁处于低氧封闭空间中冷却,从而减少钢铁产品氧化皮,提高钢铁产量,同时回收高温热能产生高温
【技术保护点】
1.用于热轧带钢的带有罩式冷却余热回收装置,包括除盐水箱(1)、高温辐射换热模块(5)和对流辐射换热模块(6),其特征在于:所述除盐水箱(1)表面右侧底部固定连接有除盐水泵(2),所述除盐水泵(2)表面右侧设置有除氧器(3),所述除氧器(3)表面右侧固定连接有高压补水泵(4),所述高压补水泵(4)表面右侧固定连接有余热回收系统循环水泵(7),所述高温辐射换热模块(5)和对流辐射换热模块(6)表面两侧与余热回收系统循环水泵(7)相对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轧带钢的带有罩式冷却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辐射换热模块(5)包括支架一(50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热轧带钢的带有罩式冷却余热回收装置,包括除盐水箱(1)、高温辐射换热模块(5)和对流辐射换热模块(6),其特征在于:所述除盐水箱(1)表面右侧底部固定连接有除盐水泵(2),所述除盐水泵(2)表面右侧设置有除氧器(3),所述除氧器(3)表面右侧固定连接有高压补水泵(4),所述高压补水泵(4)表面右侧固定连接有余热回收系统循环水泵(7),所述高温辐射换热模块(5)和对流辐射换热模块(6)表面两侧与余热回收系统循环水泵(7)相对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轧带钢的带有罩式冷却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辐射换热模块(5)包括支架一(501)、金属输送链板一(502)、热轧产品一(503)、液位计(504)、汽包(505)、辐射换热膜板一(506)、下集管(507)和维修工作门一(508),所述支架一(501)固定安装于高温辐射换热模块(5)底部四周,所述金属输送链板一(502)设置于支架一(501)顶部表面,所述热轧产品一(503)活动安装于金属输送链板一(502)顶部表面,所述辐射换热膜板一(506)固定安装于支架一(501)顶部表面两侧,所述汽包(505)设置于辐射换热膜板一(506)顶部表面一侧,所述液位计(504)设置于汽包(505)表面右侧,所述下集管(507)固定连接于汽包(505)底部表面,所述维修工作门一(508)设置于下集管(507)底部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轧带钢的带有罩式冷却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流辐射换热模块(6)包括支架二(601)、金属输送链板二(602)、热轧产品二(603)、预热换热管(604)、对流换热管(605)、风管(606)、循环风机(607)、静压腔(608)、维修工作门二(610)和操作台(611),所述支架二(601)固定安装于对流辐射换热模块(6)底部表面四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宏鹰,胡智博,于晓莹,周哲,刘江龙,刘起跃,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超能苏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