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华玉专利>正文

混合膨胀热力循环与混合膨胀热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98180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2 1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混合膨胀热力循环与混合膨胀热动装置,属于热力学与热动技术领域。外部有燃料通道与混合膨胀机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经压缩机和中冷器与第二压缩机连通,第二压缩机还有压缩空气通道经回热器与混合膨胀机连通,混合膨胀机还有燃气通道经回热器与外部连通;中冷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混合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混合膨胀热动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热力学与热动。


技术介绍

0、
技术介绍

1、冷需求、热需求和动力需求,为人类生活与生产当中所常见;其中,将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换为热能,进而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是向人类提供动力或电力的重要手段。

2、受工作原理、工质性质、材料性质和安全性等因素所限制,以工业余热为代表的常规热资源的动力应用价值有待提高,光热、核能的动力应用过程存在温差不可逆损失,燃料的燃烧过程存在温差不可逆损失;一般情况下,热源温度越高,温差不可逆损失越大。

3、作为能源动力领域核心装置之一的内燃动力装置,其工作循环为奥托循环、狄塞尔循环及其衍生循环等;这些循环的主要问题有:(1)循环的加热过程全部为变温过程,极限参数(最高温度、最高压力等)较为苛刻,进一步提升有难度,同时会导致较高的散热损失、机械损失和污染物排放;(2)放热过程温度过高,排气能量损失过大;(3)难以采用回热;(4)循环性能对工质物性(绝热指数)依赖大。

4、针对上述问题,本着简单、主动、安全、高效地利用能源获得动力的原则,本专利技术给出混合膨胀热力循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混合膨胀热力循环,是工作于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之间,并依序进行的九个热力过程——工质自低温开始的升压过程12,向低温热源放热过程23,升压过程34,自工质吸热升温过程45,吸热升温过程56,定温吸热过程67,降压过程78,向工质放热过程89,向低温热源放热过程91——组成的闭合过程1234567891;其中,89过程的放热用于满足45过程的吸热。

2.混合膨胀热力循环,是工作于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之间,并依序进行的九个热力过程——工质自低温开始的升压过程12,向低温热源放热过程23,升压过程34,自工质吸热升温过程45,吸热升温过程56,定温吸热过程67,降压过程78,向工质...

【技术特征摘要】

1.混合膨胀热力循环,是工作于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之间,并依序进行的九个热力过程——工质自低温开始的升压过程12,向低温热源放热过程23,升压过程34,自工质吸热升温过程45,吸热升温过程56,定温吸热过程67,降压过程78,向工质放热过程89,向低温热源放热过程91——组成的闭合过程1234567891;其中,89过程的放热用于满足45过程的吸热。

2.混合膨胀热力循环,是工作于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之间,并依序进行的九个热力过程——工质自低温开始的升压过程12,向低温热源放热过程23,升压过程34,自工质吸热升温过程45,吸热升温过程56,定温吸热过程67,降压过程78,向工质放热过程89,向低温热源放热过程91——组成的闭合过程1234567891中,取消向低温热源放热过程91之后形成的非闭合过程123456789;其中,89过程的放热用于满足45过程的吸热。

3.混合膨胀热动装置,主要由压缩机、中冷器、第二压缩机、回热器和混合膨胀机所组成;外部有燃料通道与混合膨胀机(5)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经压缩机(1)和中冷器(2)与第二压缩机(3)连通,第二压缩机(3)还有压缩空气通道经回热器(4)与混合膨胀机(5)连通,混合膨胀机(5)还有燃气通道经回热器(4)与外部连通;中冷器(2)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混合膨胀机(5)连接压缩机(1)和第二压缩机(3)并传输动力,形成混合膨胀热动装置。

4.混合膨胀热动装置,主要由压缩机、中冷器、第二压缩机、回热器、混合膨胀机和热源热交换器所组成;外部有燃料通道与混合膨胀机(5)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经压缩机(1)和中冷器(2)与第二压缩机(3)连通,第二压缩机(3)还有压缩空气通道经回热器(4)和热源热交换器(6)与混合膨胀机(5)连通,混合膨胀机(5)还有燃气通道经回热器(4)与外部连通;中冷器(2)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热源热交换器(6)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混合膨胀机(5)连接压缩机(1)和第二压缩机(3)并传输动力,形成混合膨胀热动装置。

5.混合膨胀热动装置,主要由压缩机、中冷器、第二压缩机、回热器、混合膨胀机和燃烧室所组成;外部有高品位燃料通道与混合膨胀机(5)连通,外部有低品位燃料通道与燃烧室(7)连通,外部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鸿瑞李华玉
申请(专利权)人:李华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