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197857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2 1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聚丙烯材料改性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丙烯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共聚聚丙烯A 49‑76份、共聚聚丙烯B 20‑30份、均聚聚丙烯C 2‑5份;所述共聚聚丙烯A根据ISO 1133‑2022在230℃,2.16kg符合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55‑100g/10min,所述共聚聚丙烯B的EPR重均分子量为900000‑1160000,EPR分子量分布Mw/Mn≥14,所述均聚聚丙烯C的熔体强度为28‑40cN。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三种特定选择的聚丙烯复配,得到一种能很好的防止泡孔破裂和气体逃逸的高发泡倍率的聚丙烯复合材料,可以更好的应用于注塑发泡产品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丙烯材料改性,尤其是一种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1、聚丙烯由于其密度较低,强度、刚性和耐热性较好、成本低等优点广泛的应用于汽车内外饰。随着全球对环保、节能降耗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汽车轻量化成为汽车行业的重大趋势。聚丙烯发泡材料具有密度小、力学性能优异、热稳定性好、耐化学腐蚀等优点,可应用于汽车门板、副仪表板、背门板等部件,已成为车辆轻量化和新能源热衷的轻质材料之一。

2、但是,目前聚丙烯材料在发泡过程中容易产生泡孔破裂,从而造成泡孔合并和气体逃逸,进而导致外观表现差。因此,开发一款防止泡孔破裂和气体逃逸的高发泡倍率的聚丙烯复合材料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高发泡倍率的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聚丙烯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共聚聚丙烯a49-76份、共聚聚丙烯b 20-30份、均聚聚丙烯c 2-5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共聚聚丙烯A 49-76份、共聚聚丙烯B 20-30份、均聚聚丙烯C 2-5份;所述共聚聚丙烯A根据ISO 1133-2022在230℃,2.16kg负荷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55-100g/10min,所述共聚聚丙烯B的EPR重均分子量为900000-1160000,EPR分子量分布Mw/Mn≥14,所述均聚聚丙烯C的熔体强度为28-40cN。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聚聚丙烯A、共聚聚丙烯B、均聚聚丙烯C的重量比为共聚聚丙烯A:共聚聚丙烯B:均聚聚丙烯C=(20-24):(7-9):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共聚聚丙烯a 49-76份、共聚聚丙烯b 20-30份、均聚聚丙烯c 2-5份;所述共聚聚丙烯a根据iso 1133-2022在230℃,2.16kg负荷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55-100g/10min,所述共聚聚丙烯b的epr重均分子量为900000-1160000,epr分子量分布mw/mn≥14,所述均聚聚丙烯c的熔体强度为28-40cn。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聚聚丙烯a、共聚聚丙烯b、均聚聚丙烯c的重量比为共聚聚丙烯a:共聚聚丙烯b:均聚聚丙烯c=(20-24):(7-9):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聚聚丙烯a根据iso 1133-2022在230℃,2.16kg负荷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65-80g/10min,所述共聚聚丙烯b的epr重均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强罗忠富陈平绪叶南飚陆湛泉雷亮俸志荣肖星袁强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