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总成装配设备和滑轮总成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4197448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0 16: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滑轮总成装配领域,公开了一种滑轮总成装配设备和滑轮总成装配方法,设备包括:设备底座;滑轮移载机构,设置在所述设备底座上,所述滑轮移载机构用于带动所承载的滑轮在翻转工位和压装工位之间移动;滑轮翻转机构,设置在所述设备底座上,所述滑轮翻转机构用于对移动至所述翻转工位的所述滑轮进行翻转;和轴承压装机构,设置在所述设备底座上,所述轴承压装机构用于将轴承压装进移动至所述压装工位的所述滑轮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自动压装轴承和翻转滑轮以及快速衔接压装和翻转工序,以保证轴承外圈受力均匀,滑轮翻转时不掉落,节省人力,可降低轴承损坏风险,降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安全性和装配效率,保证装配成型质量和一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滑轮总成装配,具体地,涉及一种滑轮总成装配设备和滑轮总成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在重型施工设备领域中,因缺少专业的装配设备,在将轴承装入滑轮时,往往采取“地摊式+铜棒敲击”的方式,可参照图5至图7,即通常先将滑轮a水平放置在地面g上,再采用铜棒c将其中一个轴承b敲打进滑轮a内,直到轴承端面与滑轮端面平齐,接下来需采用人工操控行车d将已装入一个轴承b的滑轮a吊装翻转180°,再采用铜棒c将另一个轴承b也敲打进滑轮a内,直到该轴承端面也与滑轮端面平齐。

2、然而上述装配方式在敲击轴承时很难保证轴承外圈受力均匀,往往会导致轴承表面损坏,甚至无法使用。再者,由于滑轮重量和尺寸较大,不借助行车很难将其翻转,而翻转时又存在滑轮掉落将人砸伤的风险。不仅如此,上述装配过程需耗时长达20~30分钟,装配效率低下,且工人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至少一种缺陷或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滑轮总成装配设备和滑轮总成装配方法,能够自动压装轴承和翻转滑轮,以达到降低轴承损坏风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滑轮总成装配设备,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轮总成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移载机构包括支撑台(201)、与所述支撑台(201)的顶部形成水平滑动配合且用于放置所述滑轮(A)的滑台(202)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滑台(202)的滑台驱动机构;所述滑轮翻转机构包括升降基座(108)、与所述升降基座(108)形成竖直滑动配合的升降横梁(109)、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横梁(109)的横梁驱动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升降横梁(109)上的翻转配合结构;所述轴承压装机构包括龙门架(301)、压头(302)以及连接在所述龙门架(301)与所述压头(302)之间且用于驱动所述压头(3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轮总成装配设备,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轮总成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移载机构包括支撑台(201)、与所述支撑台(201)的顶部形成水平滑动配合且用于放置所述滑轮(a)的滑台(202)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滑台(202)的滑台驱动机构;所述滑轮翻转机构包括升降基座(108)、与所述升降基座(108)形成竖直滑动配合的升降横梁(109)、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横梁(109)的横梁驱动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升降横梁(109)上的翻转配合结构;所述轴承压装机构包括龙门架(301)、压头(302)以及连接在所述龙门架(301)与所述压头(302)之间且用于驱动所述压头(302)向下压装所述轴承(b)的压头驱动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轮总成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配合结构包括两个夹爪(101)、两个翻转动力装置(102)和两个夹爪支撑横臂(103),两个所述夹爪支撑横臂(103)的内端沿所述升降横梁(109)的长度方向间隔地与所述升降横梁(109)形成水平滑动配合,两个所述夹爪支撑横臂(103)的外端分别通过两个所述翻转动力装置(102)与两个所述夹爪(101)形成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夹爪(101)沿所述升降横梁(109)的长度方向朝向彼此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轮总成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配合结构包括用于驱动两个所述夹爪支撑横臂(103)沿所述升降横梁(109)的长度方向反向同步滑动的第一丝杠螺母机构,所述第一丝杠螺母机构包括沿轴向间隔地形成有正向螺纹和反向螺纹的第一丝杠(104)、分别与所述正向螺纹和所述反向螺纹配合的第一正向螺母(105)和第一反向螺母(106)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丝杠(104)转动的第一转动装置(107),所述第一丝杠(10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升降横梁(109)的两端,两个所述夹爪支撑横臂(103)的内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正向螺母(105)和所述第一反向螺母(106)固定,所述第一转动装置(107)设置在所述升降横梁(109)的一端。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微崔楷华李小平颜大明黎伟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联重科桩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