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通信技术的毫米波前端电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双路耦合电感的四核四模毫米波压控振荡器。
技术介绍
1、随着现代无线通信的快速发展,传输的数据量与日俱增,对通信速率和信道带宽有着更高的要求,导致通信常用的米波和厘米波频谱不再满足需求。毫米波频段因其丰富的频谱资源、高带宽以及高精度等优点,在大数据率通信方面极具潜力,因此世界各国不仅在sub-6g频段进行开发,同时还部署了多个毫米波开发频段,主要分布在24ghz、26ghz、28ghz、37ghz和39ghz等频段。为了实现上述毫米波频段的全覆盖,相较于采用多个频率源来覆盖的方法,直接设计一个超带宽的频率源能够大大降低系统的复杂度,提高系统的可重构性。振荡器作为构成频率源的关键模块,其频率调谐范围直接决定了频率源的工作带宽,相位噪声决定了是否支持高qam调制以及evm。
2、在现有技术中,振荡器的常见结构包括:lc振荡器、环形振荡器、colpitts振荡器等,其中,lc振荡器因其出色的相位噪声性能成为了当下工业界使用的主流结构,但lc振荡器包含的电感器会占据较大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双路耦合电感的四核四模毫米波压控振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四模电感、四个压控振荡器核心以及四个模式切换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路耦合电感的四核四模毫米波压控振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模电感由十段电感L1~L10组成,其中,第一电感L1、第三电感L3的同名端连接在A点,异名端分别作为P1端和P3端;第二电感L2、第四电感L4的同名端连接在B点,异名端分别作为P2端和P4端;第五电感L5、第七电感L7的同名端连接在C点,异名端分别作为P5端和P7端;第六电感L6、第八电感L8的同名端连接在D点,异名端分别作为P6端和P8端;第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双路耦合电感的四核四模毫米波压控振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四模电感、四个压控振荡器核心以及四个模式切换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路耦合电感的四核四模毫米波压控振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模电感由十段电感l1~l10组成,其中,第一电感l1、第三电感l3的同名端连接在a点,异名端分别作为p1端和p3端;第二电感l2、第四电感l4的同名端连接在b点,异名端分别作为p2端和p4端;第五电感l5、第七电感l7的同名端连接在c点,异名端分别作为p5端和p7端;第六电感l6、第八电感l8的同名端连接在d点,异名端分别作为p6端和p8端;第九电感l9、第十电感l10的同名端分别连接在a点和c点,异名端分别连接在b点和d点;l3和l7之间的耦合系数为k1;l1和l5之间的耦合系数为k2;l2和l6之间的耦合系数为k3;l4和l8之间的耦合系数为k4;l9和l10之间的耦合系数为k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双路耦合电感的四核四模毫米波压控振荡器,其特征在于,耦合系数k1=k2=k3=k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路耦合电感的四核四模毫米波压控振荡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核心1包括第一开关电容阵列ca1、第一变容管cv1、第二变容管cv2、第一nmos晶体管m1、第二nmos晶体管m2和第一尾电流源阵列mt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路耦合电感的四核四模毫米波压控振荡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模式切换电路sw1采用第一开关信号s1控制第九nmos晶体管m9和第十二nmos晶体管m12的栅端,采用第二开关信号s2控制第十nmos晶体管m10和第十一nmos晶体管m11的栅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路耦合电感的四核四模毫米波压控振荡器,其特征在于,第二模式切换电路sw2采用第三开关信号s3控...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