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井下风筒,特别提供了一种井下可自动调节方向及吸收炮烟循环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1、风筒是指局部通风用的一种主要的导风装置,根据制造材料的不同,有帆布、人造革、塑料及橡胶等柔性风筒和铁皮、铝板制成的金属风筒,柔性风筒的重量轻,连接与悬吊都很简单,但通风阻力大;金属风筒通风阻力小,但占用井巷断面积较大,随着综掘工作面的增多,混合式通风除尘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满足抽出式通风的要求,也为了充分利用柔性风筒的优点,带刚性骨架的可伸缩风筒得到了开发和应用,此种风筒能承受一定的负压,可用于抽出式通风,而且具有可伸缩的特点,比铁风筒使用方便。
2、但是常见的井下风筒在安装使用时,结构较为单一,功能有一定的局限性,风筒位置不可根据现场作业需求来自由调节,无法高效完成巷道内的烟尘吸收,同时风筒使用久了,不便于对其内部进行除尘,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井下可自动调节方向及吸收炮烟循环利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井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下可自动调节方向及吸收炮烟循环利用装置,设置于巷道内,所述巷道的一端开设有放炮口,其特征在于:包括风筒主体(1)、连接体(3)和风筒弯曲结构,所述风筒主体(1)通过连接体(3)与风筒弯曲结构连接,所述风筒弯曲结构包括风筒(2)、自由活动关节(4)和风筒端部(5),多个所述风筒(2)和自由活动关节(4)交替连接,所述风筒端部(5)设置于风筒弯曲结构的最外端。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井下可自动调节方向及吸收炮烟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筒主体(1)和风筒(2)的内壁上侧装配有连接水管(6),所述连接水管(6)上装配有控制阀门(7),且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可自动调节方向及吸收炮烟循环利用装置,设置于巷道内,所述巷道的一端开设有放炮口,其特征在于:包括风筒主体(1)、连接体(3)和风筒弯曲结构,所述风筒主体(1)通过连接体(3)与风筒弯曲结构连接,所述风筒弯曲结构包括风筒(2)、自由活动关节(4)和风筒端部(5),多个所述风筒(2)和自由活动关节(4)交替连接,所述风筒端部(5)设置于风筒弯曲结构的最外端。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井下可自动调节方向及吸收炮烟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筒主体(1)和风筒(2)的内壁上侧装配有连接水管(6),所述连接水管(6)上装配有控制阀门(7),且控制阀门(7)上装配有雾化喷头,所述风筒(2)的内壁与雾化喷头相对位置开设有输水槽(201),所述风筒主体(1)与连接体(3)上开设有与输水槽(201)连通的导水腔(8)。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井下可自动调节方向及吸收炮烟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3)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过滤膜(301),所述连接体(3)的内壁位于过滤膜(301)与风筒主体(1)之间装配有二号烟尘传感器(302)。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井下可自动调节方向及吸收炮烟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活动关节(4)包括端盖(401)、导丝收卷机构(402)、导丝结构(403)、弹性螺旋支架(404)和波纹管(405),两个所述导丝收卷机构(402)分别固定安装于两个所述端盖(401)的内侧,所述导丝收卷机构(402)的外周面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导丝结构(403)的两端向内侧弯曲且插入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运涛,姜明伟,苏伟伟,肖开泰,宋双林,崔鑫峰,王琳,张鏸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