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运动人体科学的辅助锻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96417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0 16: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体育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运动人体科学的辅助锻炼装置,包括训练箱、多个配重块、调节套、多组定位杆、第一弹性复位组件;两个导向块,分别设置在调节套的两侧,且位置靠近多组定位杆,两个导向块的相对面都为斜面且两个斜面呈八字形;两个导向板;上下移动组件,与两个导向块连接,用于带动两个导向块上下移动;脚踏组件,用于为上下移动组件提供动力。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依次向下带动每组定位杆水平移动插入对应的定位孔或向上退出对应的定位孔,使锻炼者不离开锻炼位置就能够很容易逐级调整配重块的数量,满足运动人体科学的渐进性原则,避免了锻炼者多次中断锻炼并离开锻炼位置进行调整配重块数量的调整,从而提高了锻炼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体育设备,涉及一种基于运动人体科学的辅助锻炼装置


技术介绍

1、运动人体科学,也被称为人体运动科学或运动生物学,是一门研究体育运动与人的机体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群。运动人体科学能够指导锻炼者在其基本的原则下进行科学有效的锻炼,主要包括全面性原则、经常性原则、渐进性原则、个别性原则及自觉性原则,其中全面性原则指出锻炼应考虑全身的影响,避免过分单一性的锻炼,渐进性原则指出每个人在锻炼时都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由易到繁,运动负荷由小到大,逐步提高,如果违反渐进性原则,急于求成,不但不能有效地增强体质,还可能会损害健康。

2、目前,锻炼者在进行上肢力量锻炼时常采用辅助锻炼装置,包括多个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配重块,通过将定位销插入不同位置的配重块内以调整配重块的数量,从而调整运动负荷的大小,然后使训练者双手拉动横杆带动配重块上下移动进行上肢力量锻炼。

3、然而,为满足运动人体科学的渐进性原则,运动负荷的调整需要由小到大逐步增大,现有锻炼设备的配重块在调整时较为不便,需要锻炼者多次中断锻炼进行逐块调整,因此难以满足科学锻炼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运动人体科学的辅助锻炼装置,包括训练箱(2),训练箱(2)内部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配重块(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运动人体科学的辅助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移动组件包括两个丝杆(11),两个丝杆(11)分别竖直设置在调节套(13)的两侧且位置分别靠近两个导向块(14),每一个丝杆(11)穿过对应的导向块(14)且与导向块(14)螺纹连接,每一个丝杆(11)的两端分别与训练箱(2)内壁转动连接,每一个导向块(14)远离调节套(13)的一侧与训练箱(2)内壁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两个丝杆(11)连接有第一传动组件。

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运动人体科学的辅助锻炼装置,包括训练箱(2),训练箱(2)内部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配重块(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运动人体科学的辅助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移动组件包括两个丝杆(11),两个丝杆(11)分别竖直设置在调节套(13)的两侧且位置分别靠近两个导向块(14),每一个丝杆(11)穿过对应的导向块(14)且与导向块(14)螺纹连接,每一个丝杆(11)的两端分别与训练箱(2)内壁转动连接,每一个导向块(14)远离调节套(13)的一侧与训练箱(2)内壁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两个丝杆(11)连接有第一传动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运动人体科学的辅助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底座(1)、第一转轴(25)、第一直齿轮(26)、两个第二直齿轮(27)、调节箱(9)与蜗杆(30),底座(1)设置在训练箱(2)的下部,底座(1)内部为中空结构,每一个丝杆(11)的下端穿过训练箱(2)、底座(1)后与底座(1)的下部转动连接,第一转轴(25)竖直设置在两个丝杆(11)之间,第一直齿轮(26)套设在第一转轴(25)上,两个第二直齿轮(27)分别套设在两个丝杆(11)上,第一直齿轮(26)与每一个第二直齿轮(27)啮合连接,调节箱(9)设置在底座(1)上部且与底座(1)内部连通,蜗杆(30)水平设置在调节箱(9)内部,蜗杆(30)的两端穿过调节箱(9)后与脚踏组件连接,脚踏组件用于带动蜗杆(30)转动,蜗杆(30)与第一转轴(25)之间设置有第二传动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运动人体科学的辅助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二转轴(32)、蜗轮(30)、第一锥齿轮(28)与第二锥齿轮(29),第二转轴(32)水平设置在蜗杆(30)的下方且与蜗杆(30)相对垂直,蜗轮(30)套设在第二转轴(32)上,蜗轮(30)与蜗杆(30)啮合连接,第一锥齿轮(28)套设在第一转轴(25)上靠近第二转轴(32)的位置,第二锥齿轮(29)套设在第二转轴(32)靠近第一锥齿轮(28)的位置,第二锥齿轮(29)与第一锥齿轮(28)啮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运动人体科学的辅助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箱(9)与训练箱(2)之间水平设置有坐板(4),坐板(4)靠近训练箱(2)的一侧竖直设置有背板(5),背板(5)内部为中空结构,背板(5)内部竖直设置有按摩板(38),按摩板(38)的边缘通过第二弹性复位组件与背板(5)内壁连接,背板(5)靠近调节箱(9)的一侧竖直均匀开设有多个按摩槽(43),每一个按摩槽(43)内水平设置有按摩杆(44),按摩杆(44)的一端与按摩板(38)连接,按摩板(38)与第一直齿轮(26)之间设置有第一按摩组件,第一按摩组件用于通过第一直齿轮(26)的转动带动按摩板(38)上下往复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运动人体科学的辅助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摩组件包括按摩箱(37)、顶杆(39)、第一滚轮(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荆文陈琦李传芬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