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核电站用浮球阀,其包括阀体、阀座(2)、阀瓣(3)、铰接在所述阀座(2)上的作用块以及与所述作用块固定连接的浮球,所述核电站用浮球阀还包括软密封件(7),所述软密封件(7)与所述阀瓣(3)相适配,所述软密封件(7)固定在所述阀座(2)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软密封结构,无需研磨便可进行良好的密封,并且出现故障时容易更换和维修。此外,该浮球阀磨损小,经久耐用,且密封性能好,能保持阀门精确控制液位的性能,从而非常经济实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核电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本技术涉及一种核电站用浮球阀,该浮球阀磨损小,经久耐用,且密封性能好。
技术介绍
在目前的流体介质的传输系统中,浮球阀作为一种可自动控制的组件,得到了广 泛的应用。浮动球阀主要特点是球体无支撑轴而呈“浮动”状态,它在管道上主要用于切断、 分配和改变介质流动方向。浮动球阀主要特点的阀座密封设计、防火静电功能、自动泄压和 锁定装置等结构特点。浮动球阀适用于核电、化工、石油、天然气、冶金等行业及含硫化氢介 质、杂质多、腐蚀严重的天然气长输管线。图1为现在技术中一种浮球阀的剖面图。如该图所示,该公知的浮球阀包括阀体 1'、阀座2'、阀瓣3'、作用块5'以及浮球6',该阀瓣3'装在阀座2'的介质通道20' 的一端出口处,而作用块5'铰接在阀座2'上,且其一端可顶推阀瓣3'、该浮球6'通过 浮球杆61'与作用块5'固定连接,在液面上升时,浮球6'随之上浮,并带动作用块5'绕 其铰接点转动,进而向介质通道20' —侧推动阀瓣3'使其封闭介质通道20'的出口;而 当液面下降时,浮球6'也随之下落,作用块5'与阀瓣3'脱离接触,并在介质通道20'内 的介质的内压力下,阀瓣3'离开介质通道20'的出口处,从而介质能够在介质通道中流ο然而,该浮球阀通常都具有如下的缺点阀座2'与阀体Γ之间相对固定,这对 于液面高度在较大范围内快速变化的使用环境来说,该设计的缺点就显露出来,即由于浮 球6'的剧烈摆动,阀瓣3'频繁而剧烈地冲击阀座2',使得阀瓣3'和阀座2'之间的接 触面极易磨损,从而破坏阀瓣3'和阀座2'的密封面导致阀门内漏;此外,作用块5'在浮 球6'上升过程中与阀瓣3'互相作用时,作用块5'对阀瓣3'产生了一个向下的摩擦力, 这个摩擦力容易使阀瓣3'产生倾斜,造成阀瓣3'与阀座2'的密封结合面发生变化。这 是使阀瓣3'和阀座2'之间的密封面损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图2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浮球阀的重要部分的放大示意图。该浮球阀包括金属阀 座2和锥形金属阀瓣3。图2中,除阀座的介质通道的形状之外,其余结构与图1中的结构 相同。图1和图2中的浮球阀的密封结构均为线密封结构。因此,当系统有杂质,或者异物 损伤密封线时,阀门就会产生内漏。然而,阀门的价格昂贵,更换起来花费较大。此外,金属 密封结构需要进行研磨,且对研磨的技术要求较高,一般需要2天左右的时间才能研磨完 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核电站用浮球阀,其采用软密 封结构,无需研磨、容易更换且经济实用。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构造一种核电站用浮球阀,包括阀体、阀座、阀瓣、铰接在所述阀座上的作用块以及与所述作用块固定连接的浮球, 所述核电站用浮球阀还包括软密封件,所述软密封件与所述阀瓣相适配,所述软密封件固 定在所述阀座上。在本技术的核电站用浮球阀中,所述浮球阀还包括固定件,所述软密封件通 过所述固定件固定在所述阀体上。在本技术的核电站用浮球阀中,所述阀体的内壁上设有凹槽,所述软密封件 卡接在所述凹槽内。在本技术的核电站用浮球阀中,所述阀体设有介质通道,所述 介质通道包括 第一孔径部和第二孔径部,所述第一孔径部在介质流通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孔径部的前 方,所述第一孔径部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孔径部的孔径。在本技术的核电站用浮球阀中,所述阀瓣具有圆锥体,工作状态下,所述圆锥 体位于所述第一孔径部和所述第二孔径部之间。在本技术的核电站用浮球阀中,所述第一孔径部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 固定件为中空螺柱,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孔径部螺纹旋合,所述固定件为中空螺柱。在本技术的核电站用浮球阀中,所述第一孔径部和所述第二孔径部之间形成 有的台阶面,所述软密封件夹持在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台阶面之间。在本技术的核电站用浮球阀中,所述软密封件呈圆环体状。在本技术的核电站用浮球阀中,所述软密封件为尼龙件或由PTFE制成的密 封件。实施本技术的核电站用浮球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核电站用浮球阀,包 括阀体、阀座、阀瓣、铰接在所述阀座上的作用块以及与所述作用块固定连接的浮球,其中, 所述核电站用浮球阀还包括软密封件,所述软密封件与所述阀瓣相适配,所述软密封件固 定在所述阀座上,所以无需研磨便可进行良好的密封,并且出现故障时容易更换和维修。此 夕卜,该浮球阀磨损小,经久耐用,且密封性能好,能保持阀门精确控制液位的性能,从而非常 经济实用。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附图中图1为一种现有技术中一种浮球阀的剖面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浮球阀的重要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浮球阀的重要部分的示意图;图4为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浮球阀的阀体的重要部分的示意图;图5为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浮球阀的阀瓣的重要部分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 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 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同,本技术的核电站用浮球阀也包括阀体、阀座、阀瓣、作用块以及浮球。图3中仅显示与图1中所示现有结构不同的部分。换句话说,除图3中显示的部分之外,本技术的结构与图1中显示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显示相同的部分。更具体地说,本技术的浮球阀中,阀瓣3装在阀座2的介质通道的一端出口 处,而作用块铰接在阀座2上。其中,阀座2可由法兰形成。且其一端可顶推阀瓣3、该浮球 通过浮球杆与作用块固定连接,在液面上升时,浮球随之上浮,并带动作用块绕其铰接点转 动,进而向介质通道-侧推动阀瓣使其封闭介质通道的出口 ;而当液面下降时,浮球也随之 下落,作用块与阀瓣3脱离接触,并在介质通道内的介质的内压力下,阀瓣3离开介质通道 的出口处,从而介质能够在介质通道中流通。如图3所示,本技术的浮球阀还包括软密封件7。软密封件7与阀瓣3相适 配。阀座2、阀瓣3、软密封件7以及固定件8同轴配置。换言之,阀座2、阀瓣3、软密封件7 以及固定件8的轴线重合于轴线0。本实施例中,软密封件7呈圆环体状。然而,本实用新 型不限于此,软密封件7也可以其它适当的形状,只要其与阀瓣3的形状相对应而可进行密 封即可。软密封件7固定在阀座2上。本实施例中,软密封件7通过固定件8固定在阀座2 上。然而,本技术不限于此,也可以在阀座2上设置容纳并固定软密封件7的结构。可 以阀座2的内壁上设置凹槽,以通过该凹槽将软密封件7固定在阀座2上。优选的是,软密 封件7为尼龙件。或者,软密封件7为由聚四氟乙烯(PTFE)制成的密封件。如图4所示,阀座2设有流体介质通道,该介质通道包括第一孔径部21、第二孔径 部22以及第三孔径部23。浮球阀中的流体从依次流入第三孔径部23、第二孔径部22以及 第一孔径部21。也就是说,在介质流通方向上,第一孔径部21位于第二孔径部22的前方, 第二孔径部22位于第三孔径部23的前方。第一孔径部21的孔径大于第二孔径部22的孔 径。第三孔径部23的孔径大于第一孔径部21的孔径。这样,第一孔径部21和第二孔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核电站用浮球阀,包括阀体、阀座(2)、阀瓣(3)、铰接在所述阀座(2)上的作用块以及与所述作用块固定连接的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核电站用浮球阀还包括软密封件(7),所述软密封件(7)与所述阀瓣(3)相适配,所述软密封件(7)固定在所述阀座(2)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核电站用浮球阀,包括阀体、阀座(2)、阀瓣(3)、铰接在所述阀座(2)上的作用块以及与所述作用块固定连接的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核电站用浮球阀还包括软密封件(7),所述软密封件(7)与所述阀瓣(3)相适配,所述软密封件(7)固定在所述阀座(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用浮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阀还包括固定件(8),所述软密封件(7)通过所述固定件(8)固定在所述阀座(2)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用浮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2)的内壁上设有凹 槽,所述软密封件(7)卡接在所述凹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电站用浮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2)设有介质通道, 所述介质通道包括第一孔径部(21)和第二孔径部(22),所述第一孔径部(21)在介质流通 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孔径部(22)的前方,所述第一孔径部(21)的孔径大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孝纲,颜少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