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棉自动贴合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95278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0 16: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泡棉自动贴合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利用传输模块输送载具,将多个输送、贴合、保压泡棉的贴合模块顺次集成到传输模块上;同时设置由多组CCD相机组件组成的泡棉监控模块,对泡棉在上料、贴合机械手与载具上的位置进行拍照定位并与预设的位置对比,根据对比的结果校正贴合机械手的下料位置,从而保证贴合位置的精准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由泡棉监控模块在整个过程中对泡棉的位置进行定位,利用多个扫描组件组成的扫码模块对载具以及多个产品在载具中的位置进行追踪,具有非常高的循环能力与自动化泡棉贴合能力。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多个产品上的多个不同贴合位进行设计,在一条传输流线上完成所有贴合位的贴合,具有较强的兼容调整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器件贴合装置,具体是一种泡棉自动贴合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泡棉是一种经过塑料粒子发泡过的材料,根据用途可以分为防静电泡棉、导电泡棉、吸音泡棉等等,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领域,贴合在电子器件表面。现有的贴合设备自动化程度较低,多数需要人工的参与,严重影响泡棉贴合的效率。申请人在申请号202220876412.1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高速自动化贴合设备,将贴合设备设置在可在平面移动的直线滑台上,通过直线滑台带动贴合组件对产品进行贴合泡棉,使整个贴合过程自动化。

2、图2展示了一种电子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在产品的表面有三处需要贴合泡棉的位置,其中12-1与12-2位于产品的上表面,11-3位于产品的侧表面,且具有一定的弧度,通过直线滑台结构很难对三个位置都进行贴合;同时面对多产品的工作场合,每个产品之间的叠合位置难免会有误差,通过直线滑台结构也很难对多个产品做出伺服调整,从而影响贴合装置的自动化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泡棉自动贴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泡棉自动贴合系统,包括机台以及设于机台上的传输模块(2),所述传输模块(2)包括传输载具(13)的上层流线(21),其特征在于:沿传输模块(2)的传输方向依次设置有向载具(13)中装入泡棉(11)的上料模块(3-1)、对应待贴合位(12)数量设置的多个贴合模块(4)、将贴合完毕的产品(1)从载具(13)中取出的下料模块(32),且多个贴合模块(4)顺次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棉自动贴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模块(7),所述定位模块(7)包括设置于上层流线(21)下方的定位板(71),定位板(71)在载具(1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顶升组件(72)以及设置在第一顶...

【技术特征摘要】

1.泡棉自动贴合系统,包括机台以及设于机台上的传输模块(2),所述传输模块(2)包括传输载具(13)的上层流线(21),其特征在于:沿传输模块(2)的传输方向依次设置有向载具(13)中装入泡棉(11)的上料模块(3-1)、对应待贴合位(12)数量设置的多个贴合模块(4)、将贴合完毕的产品(1)从载具(13)中取出的下料模块(32),且多个贴合模块(4)顺次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棉自动贴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模块(7),所述定位模块(7)包括设置于上层流线(21)下方的定位板(71),定位板(71)在载具(1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顶升组件(72)以及设置在第一顶升组件(72)输出方向的顶升支撑板(73),所述顶升支撑板(73)在第一顶升组件(72)的带动下与载具(13)的底部相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泡棉自动贴合系统,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棉自动贴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贴合模块(4)当中均包含多个顺次相连贴合工位b。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棉自动贴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模块(2)包括设置于上层流线(21)下方的下层流线(22),所述下层流线(22)的传输方向与上层流线(21)相反,且上层流线(21)和下层流线(22)的首端和末端设置有转料流线(23),在转料流线(23)的底部连接有第二顶升组件(24),所述转料流线(23)在第二顶升组件(24)的带动下在上层流线(21)与下层流线(22)之间来回移动并分别和上层流线(21)与下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珠黄世轩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铭世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