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开明专利>正文

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中药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94789 阅读:5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中药制剂,主要由川大黄20-50份,枯矾20-50份,芒硝20-65份,硫磺45-105份,冰片3-10份,雄黄125-265份组成,粉碎后的大黄、枯矾与雄黄与其它药物混合,搅拌均匀后放入陶瓷或玻璃制容器内,倒入含乙醇65-85%的酒精溶液130-260份,在常温常压下浸泡150小时以上,然后加入纯净水340-720份,充分搅拌后再浸泡30小时以上,最后将浸泡液进行过滤,再将滤液沉淀80小时以上,把沉淀好的滤液吸出,分装并密封于各个容器中,即成为制剂成品。该制剂具有高效速效、组方简单、制作容易、费用低廉、安全经济、无毒副作用、符合药典要求、治愈后不复发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中药制剂
技术介绍
真菌是细菌中难治菌之一,好发于温暧、潮湿的环境中,真 菌性皮肤病在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发病率较高,是人群中患病率很高的感染 性皮肤病,主要侵犯人的头皮、毛发、四肢躯干的皮肤、手足以及指(趾)甲, 依据感染发病部位,可分为头癣、体癣、股癣、手癣、足癣和甲癣等。人体感 染后,常反复发作,令患者非常痛苦,现有药物又难以根治。西药主要以1% 盐酸特比萘芬乳膏、达克宁、采乐、康王、克霉唑及日本的嫩青等药物进行 治疗。而中药则以脚癣一次净、消炎润肤止痒散、珂乐百癣消以及扶正排毒疗 法等进行治疗,上述药物普遍存在疗程长、易复发、费用高的缺点。中国专利(公开号101274093和101518600)公开了二种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中药组方, 它们都存在药物多、组方复杂,需内服、外用同时进行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公开一种用于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具有组方简 单、疗程短、疗效显著、制作容易、治愈率高且不复发特点的中药外用制剂。本专利技术的药物筛选自古方《医宗金监》之颠倒散(其组方为硫磺、大 黄,根据2000年出版的中国药典第267页之规定,硫磺剂量为内服日量为 1.5—3g,外用适量)和二味拔毒散(其组方为雄黄、明矾,中国药典第277 页规定,雄黄之剂量为内服日量0.05-0.1g,外用亦适量;明矾剂量内服为 1.5-3g,外用适量)。通过实验(剂量为雄黄30g,凡士林70g,调匀外涂) 证实,雄黄外用30g为极限剂量,超过此剂量则易致中毒。取上述两组方分别 进行试验,发现两组方均具有抑制真菌的作用,但其疗效评价仅为一般。进而 把二组方合并进行试验,发现其对真菌的抑制效果较之单方有所增强,疗效评 价应属中等。为使疗效进一步提高,将组方中之明矾改为其浓缩品即枯矾,然 后将两方中之主要药物硫磺、雄黄逐渐加量依次进行试验,发现其疗效确实在 显著增加,然而,随着剂量之增加,其毒副作用亦明显加重,如何达到即能保留其抑菌的作用,又不增加其毒副作用,成为一道棘手的难题,为此进行了200 余次试验,也未能找到突破点。后来,通过仔细阅读《常用中药学讲义》(成都 中医学院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64年7月第一版第17页)有关配 伍的论述,其中讲到若遇有些药在配合应用时,其中一药牵制另一药物,从 而降低或消除其毒性,或其它有害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前者来说,制服了 另一药,是相杀关系,从后者来看,受制于前者,是相畏关系。《神农本草经》也指出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在《讲义》本节中同时也提到也 有一些相畏的药物,却例外地不可合用。十九畏的药物就是不可合用的典 型例子。既然书中提到配伍禁忌的药物有相畏相杀的作用,为什么不能在此禁 区中寻找突破良机?十九畏歌诀其中之一 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芒硝、朴 硝、元明粉为同一物,仅形态不同而已)。此两味药物为历代中药学所列之配伍 禁忌。经过反复研究、设想、推敲,既然其在十九畏歌诀中存在争的 关系,那么其混合配伍必然会产生相畏相杀之反应,说不定亦同时可能会产生 新的化合物,这样一来,其结果不外乎三种可能 一是相杀,即相互之间作用 抵消;二是相畏,使它们的毒性减低或消除;三是相生,即新的化合物产生。 据此推理,将硫磺和芒硝两种药物合用,说不定会有奇迹出现。试验结果证实 了推理的正确性,出现了下述情况 一、正作用降低,即抑制真菌的作用较单 方之颠倒散的抑菌作用明显降低,这可能是古方中确定十九畏之一硫 磺与芒硝两种药物不能相配伍的原因之一;二、硫磺中的毒性完全消失;三、 配伍后反应生成了新的化合物。为了证实这一结果,专利技术者用此配伍药物在自 己皮肤上进行多次涂试,发现涂试部位的皮肤完好无损,无不适感觉。这说明 此两种药物配伍后生成新的化合物使之毒副作用完全消除。又加入二味拔毒 散(雄黄、枯矾)再做试验,其结果同样如上所述,正作用效果只有小部分降低,雄黄中之毒副作用亦全部消除。经过不断调整剂量,终于找到最佳的配 伍比例,使其成为安全、强效的抑杀真菌的外用中药制剂。通过药监局、制药 厂的化验证明,此制剂系安全、无毒副作用的外用中药制剂,符合药典规范标 准。硫磺为天然硫磺矿的提炼加工品,味酸、温,性有小毒,外用有解毒杀虫、 消散阴疽的功效,与皮肤分泌物接触后,产生硫化氢及五硫磺酸,有溶解角质 及杀灭皮肤寄生虫和抑制皮肤真菌的作用,用于疥癣、秃疮等多种皮肤病,常 与解毒燥湿、杀虫止痒药配伍;内服可益火助阳。雄黄为含砷的结晶矿石,主要含硫化砷,味辛、温,性有毒,对某些细菌 有杀灭作用,对多种常见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有解毒、杀虫功效,用于疮疖 疔毒、疥癣、虫蛇咬伤等。明矾为明矾石的提炼品,主要含硫酸铝钾,味酸、涩,性温,去其结晶水的浓縮品即为枯矾,有涩肠止泻、收敛止血、祛痰、收湿止痒的功效;外用于 痈肿疮毒、湿疹、疥癣等症。冰片是以松节油、樟脑等为原料,经化学方法合成的龙脑,味辛、苦、性 微寒,有开窍和清热止痛之功效,可外用于疮疡赤热痛痒等,其剂量内服为0.03—O.lg,外用适量。芒硝为含有硫酸钠的天然矿物经精制而成的结晶体,味苦、咸,性大寒,外用于皮肤疮疹和赤热痛痒等症,内服剂量9-15g,外用适量。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干后入药,味苦,性寒,有攻下积滞、泻火凉血、活血化瘀、利胆退黄的功效,对很多细菌和多数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内服剂量每日3-12g,每次1.5-3g,外用适量。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将下述药物根据组方比例分别进行称重,川大黄20—50份,枯砜20—50份,芒硝20—65份,硫磺45—105份,冰片3—10份,雄黄125-265份。将其分别粉碎后,与上述其它药物混合并搅拌均匀,放入陶 瓷或玻璃制容器内,再倒入含乙醇65-85%的酒精溶液130-260份,在常温常压 下浸泡150小时以上。然后加入纯净水340-720份,充分搅拌后再浸泡30小时 以上,最后将浸泡液进行过滤,再将滤液沉淀80小时以上,即成为制剂成品, 把沉淀好的滤液吸出,分装并密封于各个陶瓷容器或玻璃、塑料瓶中待用。经临床观察验证三年多,对由真菌、霉菌引起之皮肤感染,如手癣(鹅掌 风)、足癣(烂脚丫)、头癣(溢脂性皮炎)、花斑癣(汗斑)、体癣、股癣、妇 女外阴瘙痒及体表其它患病部位,治疗五百多病例,均在短期内治癒,无复发。 该制剂具有高效速效、组方简单、制作容易、费用低廉、安全经济、无毒副作 用、符合药典要求、治癒后不再复发的特点。具体实施例方式将下述药物择优选拣,然后根据组方比例分别进行称重 川大黄23g,枯矾20g,芒硝26g,硫磺50g,冰片4g ,雄黄140g。将大黄 捣碎,将枯矾、雄黄研碎,然后,把它们连同芒硝、硫磺、冰片一起混合并搅 拌均匀,放入玻璃制广口瓶内,再将含乙醇75%的酒精溶液160ml倒入瓶内, 在常温常压下浸泡150小时。然后加入纯净水480ml,搅拌均匀后再浸泡30小 时,最后将浸泡液用叠好的4层纱布进行过滤,再将滤液沉淀80小时,用虹吸 管把沉淀好的滤液吸出,分装于各个玻璃瓶中即成。用棉签蘸上该制剂成品药,点涂患病皮肤及其周围,每日涂搽一次或数次。 对于患肤面积小者,只需涂搽5-7天,对于病史长、患肤面积大者,需要涂搽 10天左右,即可完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剂由下述药物组成,药物名称及重量比例为:川大黄20--50份,枯矾20--50份,芒硝20--65份,硫磺45--105份,冰片3--10份,雄黄130--260份,将大黄、枯矾和雄黄分别粉碎,再将它们连同上述其它药物混合后,搅拌均匀,放入容器内,再倒入含乙醇65--85%的酒精溶液130--260份,浸泡150小时以上,然后加入纯净水340--720份,充分搅拌后再浸泡30小时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剂由下述药物组成,药物名称及重量比例为川大黄20--50份,枯矾20--50份,芒硝20--65份,硫磺45--105份,冰片3--10份,雄黄130--260份,将大黄、枯矾和雄黄分别粉碎,再将它们连同上述其它药物混合后,搅拌均匀,放入容器内,再倒入含乙醇65--85%的酒精溶液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开明张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张开明张大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5[中国|内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