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机辊道轴承座及辊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94656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0 16: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轧机辊道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轧机辊道轴承座及辊道,轧机辊道轴承座包括用于容纳辊体端部的轴承主座及连接在其一侧的内侧端盖座,内侧端盖座内由内侧向外侧方向依次设置有端盖密封结构和密封圈防水结构,其中,端盖密封结构呈环状结构,以使其两侧在内侧端盖座内分别形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辊体被容纳于内侧端盖座时构成迷宫密封形式。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内侧端盖座进行改进,利用环状结构的端盖密封结构使其两侧在内侧端盖座内分别形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辊体被容纳于内侧端盖座时构成迷宫密封形式,配合密封圈防水结构提高了辊道轴承座的防水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轧机辊道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轧机辊道轴承座及辊道


技术介绍

1、轧机前后辊道长期运转,轴承座密封磨损后出现间隙,受到高压除鳞水冲刷后轴承座容易进水,造成轴承润滑缺失损坏,现场故障停机,影响生产顺利运行,故需要对辊道轴承座密封结构形式进行改造,使其在长期运行磨损后也不容易进水,由此,本申请提出一种轧机辊道轴承座及辊道,针对辊道轴承座的密封防水问题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轧机辊道轴承座及辊道,利用环状结构的端盖密封结构使其两侧在内侧端盖座内分别形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辊体被容纳于内侧端盖座时构成迷宫密封形式,配合密封圈防水结构提高了辊道轴承座的防水密封效果。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轧机辊道轴承座,包括用于容纳辊体端部的轴承主座及连接在其一侧的内侧端盖座,所述内侧端盖座内由内侧向外侧方向依次设置有端盖密封结构和密封圈防水结构,其中,所述端盖密封结构呈环状结构,以使其两侧在内侧端盖座内分别形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辊体被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轧机辊道轴承座,包括用于容纳辊体(30)端部的轴承主座(10)及连接在其一侧的内侧端盖座(2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端盖座(20)内由内侧向外侧方向依次设置有端盖密封结构(22)和密封圈防水结构(21),其中,所述端盖密封结构(22)呈环状结构,以使其两侧在内侧端盖座(20)内分别形成第一空间(23)和第二空间(24),辊体(30)被容纳于内侧端盖座(20)时构成迷宫密封形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辊道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间(24)内设置有半环状的端盖引水体(25),该端盖引水体(25)两端上边缘至底端厚度递减,由第二空间(24)内侧向外侧方向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轧机辊道轴承座,包括用于容纳辊体(30)端部的轴承主座(10)及连接在其一侧的内侧端盖座(2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端盖座(20)内由内侧向外侧方向依次设置有端盖密封结构(22)和密封圈防水结构(21),其中,所述端盖密封结构(22)呈环状结构,以使其两侧在内侧端盖座(20)内分别形成第一空间(23)和第二空间(24),辊体(30)被容纳于内侧端盖座(20)时构成迷宫密封形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辊道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间(24)内设置有半环状的端盖引水体(25),该端盖引水体(25)两端上边缘至底端厚度递减,由第二空间(24)内侧向外侧方向厚度递减,其表面形成弧形引水面(26)以导出进入第二空间(24)内的渣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轧机辊道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引水体(25)在第二空间(24)内的高度为第二空间(24)截面直径的一半,且端盖引水体(25)底端的厚度与第二空间(24)的厚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冬程鑫祥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