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贝类快速生长的选择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938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贝类快速生长的选择方法,具体说是分级连续上选的方法。从亲贝开始进行选择,以同龄中大个体作为亲本。产卵后,选育出优良的D形幼虫;幼虫培育期,进行上选,选出生长快、浮游期短的群体;稚贝培育期和中间育成期间,利用不同网目的筛子对稚贝继续上选;直到选择群体性腺成熟。将性腺成熟个体再一次上选,周而复始,如此循环下去,直至生长性状稳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可以使贝类控制快速生长的基因不断纯化,逐代积累,最终得到稳定表达;该方法具有高效安全,简便易行的特点,可应用于贝类的大规模选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贝类快速生长的选择方法,具体说是贝类的分级连 续上选,经过几代的选择,获得生长性状稳定的群体。
技术介绍
选择育种是新品种培育的有效方法,已经在动植物的育种中取得广泛的成 功。利用群体定向选择技术对贝类经济性状进行改良己有成功的报道。在国外,学者们选择育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牡蛎上。Haley等(1977)对美洲牡蛎 (Oasm^eavzV^m'ca)生长速率所做的选择工作表明,对于3 4龄个体进行 选择比在2龄个体上选择更有效;Haskin等(1978)对美洲牡蛎(C.v/rg/m'ca) 进行连续4代的抗单孢子虫病(MSX)选择,使其抗病能力比野生群体提高了 8 9倍;Beattie等(1978)对长牡蛎(C.g^w)抗夏季死亡的亲本进行选择,获得 了几个耐高温能力较强的家系;Newkirk等(1983 )对2龄欧洲牡蛎(O欣ea 体重进行个体选择,第1代的选择效应平均较对照组增加23%; Singh等(1978) 分析了牡蛎个体大小的遗传变异,提出通过选择快速生长的幼虫来提高牡蛎产 量;Davis等(1999)对牡蛎稚贝进行选择,获得了生长快的群体,有效的提高 了牡蛎产量;Taris等(2006)通过对太平洋牡蛎幼虫进行的不连续选择反应, 得到了快速生长发育的群体。在国内,贝类方面的选择育种集中在对亲本的选择上。郑怀平等(2003) 通过对海湾扇贝(^ go/^ctewzVTa&ara)亲本连续3代的双向选择,得到了生长 快的上选组群体;同时对家系后代进行了歧化选择,得到了同一家系中生长快 的个体;闫喜武等(2003-2005)通过对菲律宾蛤仔(及i^'to/^/ Mz^anwO 亲本的双向选择,计算了菲律宾蛤仔得现实遗传力。张跃环等(2006-2008)对 3个地理群体的菲律宾蛤仔进行了混合选择,筛选出了生长快的群体。霍忠明等 (2007-2008)建立了菲律宾蛤仔家系,计算了菲律宾蛤仔的遗传力,并成功获 得了几个生长快的家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贝类快速生长的选择方法,具体说是分级连续上选,经过几代的选择,获得生长性状稳定的群体。具体包括亲本上选、幼虫上选、稚贝上选、幼贝上选、成体上选。性成熟个体产卵后,重复以上歩骤,周而复 始进行选择,使控制快速生长的基因不断积累、纯化,直到获得生长性状快速、 稳定的群体。下面详细叙述快速生长的选择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 一种适用于贝类快速生长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种贝通过亲本上选、 幼虫上选、稚贝上选、幼贝上选和成体上选的步骤进行周而复始的选择,具体 步骤如下第一步、亲本上选针对同一批苗种养成的处于临产状态的2龄种贝,从 中按照5~10%的选择压力,筛选出个体大、无损伤、壳型一致的亲本作为繁殖 群体,为了回避产卵的最小群体效应,繁殖群体数量不得少于100个。第二步、幼虫上选亲本产卵后,利用260~300目脱网对D形幼虫进行优选,选出直线铰合部规整、浮游能力强的幼虫作为培养对象, 一般来讲,各种 贝类幼虫的浮游期不同,幼虫生长速度也不同。当部分幼虫进入足面盘幼虫时期,禾U用140~160目的筛绢网选出即将变态的群体,作为上选群体,上选比例 为20~30%。该群体幼虫具有生长速度快、浮游期短的特点。第三步、稚贝上选以上步所得群体为基础,在稚贝即将出池(即从室内 转移到室外)时,利用30-60目的筛子进行上选,此时的上选比例为2~3%。第四步、幼贝上选以上步所得群体为基础,当幼贝生长至3 5mm,壳色 完全表现出来时,采用4~10目的筛子,进行幼贝上选,此时的上选比例为2 3%。第五步、成体上选以上步所得群体为基础,当成体性腺成熟时,按照5~10% 的选择压力,挑选出个体大、无损伤的群体作为亲本,继续繁殖,重复以上步 骤,进行选择。通过以上步骤,经过2~5代的重复选择,就可以将控制快速生长的不断基 因积累,纯化。最终,使得生长快速这一表型性状得到稳定表达,达到了縮短 养殖周期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对贝类的分级连续上选,筛选出生长快、浮游期短的群体,经 过几代的选择,获得生长性状稳定的群体。克服了贝类苗种生长缓慢,浮游期 长所带来的风险,有效的縮短了贝类的养殖周期,为贝类的高产品种选育和高 效健康养殖奠定了基础。具体实施例方式以菲律宾蛤仔为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实施例1第一步、亲本上选于2006年5月20日,针对大连金州石河北海滩涂上 同一批苗种养成的处于临产状态的2龄菲律宾蛤仔,从中按照5%的选择压力,筛选出个体大、无损伤、壳型一致的亲本作为繁殖群体(表l)。 表l、亲本的选择<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column></row><table>第二步、幼虫上选亲贝产卵后,利用260~300目脱网对D形幼虫进行优 选,选出直线铰合部规整、浮游能力强的幼虫作为培养对象。当部分幼虫进入 足面盘幼虫时期,利用140 160目的筛绢网选出即将变态的群体,作为上选群 体,上选比例控制在30% (表2)。表2、幼虫的上选_项目 D形幼虫(pm)足面盘幼虫(pm)变态时间(d)生长速度(pm/d) 对照组 100.12±1.46 195.82±7.60 24 8.16 上选组 100.84士0.98 200.96士8.72__12.56第三步、稚贝上选以第二步所得群体为基础,在稚贝即将出池时,利用30~60目的筛子进行上选,此时的上选比例控制在2~3% (表3)。表3、稚贝的上选_<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column></row><table>第四步、幼贝上选以第三步所得群体为基础,当幼贝生长至3 5mm,壳 色完全表现出来,进行幼贝上选,同样采用4 10目的筛子,进行上选,此时的 上选控制大约在2~3% (表4)。第五步、成体上选以第四步所得群体为基础,当成体性腺成熟时,按照 5%的选择压力,挑选出个体大、无损伤的群体作为亲本,继续繁殖,重复以上 步骤,进行选择(表5)。表4、幼贝的上选<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column></row><table>实施例2于2007年5月20日,以实施例1养成群体(一次上选组)为选择对象, 从中按照5%的选择压力,筛选出个体大、无损伤、壳型一致的亲本作为繁殖群 体(二次上选组)(表6)。幼虫上选、稚贝上选、幼贝上选、成体选择等步骤同 实施例1。经过以上环节,于2007年11月20日测量,发现180日龄的上选组 幼贝(21.80士2.92mm)显著大于对照组(15.60士3.86mm)。以后继续按照实施例 2进行上选,如此一代代的循环下去,直到将控制快速生长的基因定向纯化,使 其得到稳定表达为止。表6、成体的上选<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colum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贝类快速生长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种贝通过亲本上选、幼虫上选、稚贝上选、幼贝上选和成体上选的步骤进行周而复始的选择,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亲本上选:针对同一批苗种养成的处于临产状态的2龄种贝,从中按照5~10%的选择压力,筛选出个体大、无损伤、壳型一致的亲本作为繁殖群体,繁殖群体数量不得少于100个;    第二步、幼虫上选:亲本产卵后,利用260~300目脱网对D形幼虫进行优选,选出直线铰合部规整、浮游能力强的幼虫作为培养对象,当部分幼虫进入足面盘幼虫时期,利用140~160目的筛绢网选出即将变态的群体,作为上选群体,上选比例为20-30%;    第三步、稚贝上选:以上步所得群体为基础,在稚贝即将出池时,利用30~60目的筛子进行上选,上选比例为2~3%;    第四步、幼贝上选:以上步所得群体为基础,当幼贝生长至3~5mm,壳色完全表现出来时,采用4~10目的筛子,进行幼贝上选,上选比例为2~3%;    第五步、成体上选:以上步所得群体为基础,当成体性腺成熟时,按照5~10%的选择压力,挑选出个体大、无损伤的群体作为亲本,继续繁殖,重复以上步骤,进行选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贝类快速生长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种贝通过亲本上选、幼虫上选、稚贝上选、幼贝上选和成体上选的步骤进行周而复始的选择,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亲本上选针对同一批苗种养成的处于临产状态的2龄种贝,从中按照5~10%的选择压力,筛选出个体大、无损伤、壳型一致的亲本作为繁殖群体,繁殖群体数量不得少于100个;第二步、幼虫上选亲本产卵后,利用260~300目脱网对D形幼虫进行优选,选出直线铰合部规整、浮游能力强的幼虫作为培养对象,当部分幼虫进入足面盘幼虫时期,利用140~160目的筛绢网选出即将变态的群体,作为上选群体,上选比例为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喜武张跃环张澎金晶宇霍忠明杨凤张国范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水产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