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施工,具体涉及一种与板地结合的车辆段上盖开发转换结构。
技术介绍
1、在车辆段上进行物业开发是当前工程施工手段之一,其中需要理解的包括:“板地”是指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上方,承载上盖建筑的结构顶板,“上盖地坪”则是指板地上方能够承载荷载,满足人员疏散、承担建筑主要出入口等要求的覆土室外地坪,也是上盖建筑的室外地坪。
2、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为满足上层物业开发的要求,车辆段上盖结构需要保证足够的结构强度、抗震性能,其中转换层一般设置在小汽车库层,隔震层一般设置在小汽车库上一层,上层建筑中的剪力墙结构设置位置需要“主动配合”隔震层,导致上层物业开发局限性增加而增加投资成本、运管难度,特别是无法满足现行上盖物业开发中的多变性。
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板地结合的车辆段上盖开发转换结构,用于解决现行车辆段上盖结构中因其中的转换层、隔震层的设置位置的影响,导致难以形成上盖结构“配合”剪力墙结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与板地结合的车辆段上盖开发转换结构,包括第一基板(2)、第二基板(3)、地层基板(4)和多个入地混凝土桩(8),多个所述入地混凝土桩(8)沿纵向和横向的方向呈线性等距设置,且入地混凝土桩(8)沿竖直方向贯穿地层基板(4)和第二基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2)、第二基板(3)、地层基板(4)沿从上到下的方向依次设置,且第一基板(2)上侧设置有混凝土基板(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板地结合的车辆段上盖开发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层基板(4)下侧位置设置为基土层(9),所述第二基板(3)和地层基板(4)之间设置为车辆层(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板地结合的车辆段上盖开发转换结构,包括第一基板(2)、第二基板(3)、地层基板(4)和多个入地混凝土桩(8),多个所述入地混凝土桩(8)沿纵向和横向的方向呈线性等距设置,且入地混凝土桩(8)沿竖直方向贯穿地层基板(4)和第二基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2)、第二基板(3)、地层基板(4)沿从上到下的方向依次设置,且第一基板(2)上侧设置有混凝土基板(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板地结合的车辆段上盖开发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层基板(4)下侧位置设置为基土层(9),所述第二基板(3)和地层基板(4)之间设置为车辆层(11),所述第二基板(3)和第一基板(2)之间设置为隔震转移层(10),所述混凝土基板(1)与第一基板(2)之间设置为空层(7),且混凝土基板(1)上层位置设置为覆土层(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与板地结合的车辆段上盖开发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柱墩(6)的下侧位置呈倒圆台状,且加固柱墩(6)的上侧位置的表面积大于入地混凝土桩(8)的横截面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与板地结合的车辆段上盖开发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金雁,卢源,林志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