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承载于图像承载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于中间转印带上的转印带电部件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图像形成装置,存在将承载于图像承载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于中间转印带上 而得到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为向被图像承载体和转印辊夹持的中间转印 带上转印图像承载体上的调色剂像的方式。 在此,在中间转印带和转印辊接触的附近,形成中间转印带和转印辊隔着小的间 隙而对向的部分。在形成该小的间隙的部分形成边界不清晰的转印电场。尤其是在转印区 域的上游侧,这是成为所谓的调色剂像的飞散等转印性恶化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公知的 有与转印调色剂像的中间转印带的转印面相反侧的面即中间转印带内面接触的转印刮片 (参照专利文献1)。转印刮片和中间转印带隔着小的间隙而对向的部分极小,如上所述边 界不清晰的转印电场的形成变小,所述的转印性的恶化也不易发生。但是,使用转印刮片的 图像形成装置的转印区域狭窄,可能造成转印效率降低。 已提出使用能够与中间转印带面接触的转印部件代替用刮片的边缘与中间转印 带接触的转印刮片的方案(参照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该转印部件例如为长方体,专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印带电部件,在将承载于图像承载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于中间转印带上而得到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转印带电部件经由按压部件与中间转印带的内面进行面接触,并且被按压向所述图像承载体的方向,上述中间转印带的内面为与转印所述调色剂像的转印面相反侧的面,其特征在于,该转印带电部件为由树脂组合物构成的片材,所述树脂组合物是将非注射成形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100重量份,导电性碳2~15重量份,从聚四氟乙烯树脂粉末、石墨粉末及硅酮树脂粉末中选出的至少一种粉末0.5~5重量份混合而成的。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8-9-30 2008-253947;JP 2009-9-25 2009-220699一种转印带电部件,在将承载于图像承载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于中间转印带上而得到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转印带电部件经由按压部件与中间转印带的内面进行面接触,并且被按压向所述图像承载体的方向,上述中间转印带的内面为与转印所述调色剂像的转印面相反侧的面,其特征在于,该转印带电部件为由树脂组合物构成的片材,所述树脂组合物是将非注射成形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100重量份,导电性碳2~15重量份,从聚四氟乙烯树脂粉末、石墨粉末及硅酮树脂粉末中选出的至少一种粉末0.5~5重量份混合而成的。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带电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注射成形性聚乙烯树脂是 重量平均分子量为100万 400万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带电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注射成形性超高分子量聚 乙烯树脂的粒子为非球状。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带电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注射成形性超高分子量聚 乙烯树脂的粒子的平均粒径为所述导电性碳的平均粒径及所述粉末的平均粒径的3倍以 上。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带电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射出成形性超高分子量聚 乙烯树脂的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00 200iim,所述导电性碳的平均粒径为lym以下,所述 粉末的平均粒径为1 30iim。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带电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性碳为科琴碳黑。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冲芳郎,伊藤大地,福泽觉,
申请(专利权)人:NTN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