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智能可穿戴的电致发光纱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92256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05 14: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智能可穿戴的电致发光纱线,将导电纤维通过串联或并联的方式与发光二极管进行连接构成芯纱,将不导电纱线包覆芯纱形成外纱,使得纱线能够在进行发光的同时保持了纱线本身的柔软性,且发光二极管之间的导电纤维提供了柔软性,在纱线进行使用弯折过程中能够保持发光二极管的发光过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致发光纱线使用过程中的发光强度动荡以及柔软性不足的缺陷;不导电纱线包括透明纱线和不透明纱线,透明纱线和不透明纱线能够在包裹芯纱外部时调整缠绕密度和缠绕方式,能够通过调整外纱中透明纱线和不透明纱线的交织方式而控制纱线的发光路径和发光面积,增强了电致发光纱线的调控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柔性电子可穿戴,具体涉及柔性电子封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智能可穿戴的电致发光纱线


技术介绍

1、在现代纺织、服装和鞋材等领域中,人们对于创新和功能性材料的需求越来越高。电致发光纱线作为一种新颖的材料,可以为纺织品和面料赋予发光能力,从而提供更多的功能和美观性。电致发光纱线不仅可以用于时尚设计和装饰,还可以用于视觉反馈、视觉反馈、健康监测等应用。

2、现有技术cn108093535a公开了一种高弹性电致发光纤维制备方法,制备冷冻交联水凝胶离子导体作为透明、高弹性电极;制备具有挤出成型性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寡聚体-电致发光粉混合发光活性材料,挤出后可进一步固化成型;但发光源位于纤维的中心区域,其柔软性和耐磨性有限的同时会造成使用时放光强度衰减,且发光状态不稳定。

3、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电致发光纱线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智能可穿戴的电致发光纱线,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致发光纱线使用过程中的发光强度动荡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智能可穿戴的电致发光纱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纤维,以及分别与所述导电纤维连接的发光二极管和不导电纱线;导电纤维通过串联或并联的方式将多个低功率发光二极管两端正负极进行连接构成芯纱,至少一种不导电纱线通过外包纱工艺实现对芯纱的完全包裹构成外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可穿戴的电致发光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纤维采用导电高分子聚合物或碳基导电材料或金属基导电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可穿戴的电致发光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长度宽度均小于3mm,发光颜色为红色、绿色、黄色、蓝色、白色中的一种或多种,发光角度大于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智能可穿戴的电致发光纱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纤维,以及分别与所述导电纤维连接的发光二极管和不导电纱线;导电纤维通过串联或并联的方式将多个低功率发光二极管两端正负极进行连接构成芯纱,至少一种不导电纱线通过外包纱工艺实现对芯纱的完全包裹构成外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可穿戴的电致发光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纤维采用导电高分子聚合物或碳基导电材料或金属基导电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可穿戴的电致发光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长度宽度均小于3mm,发光颜色为红色、绿色、黄色、蓝色、白色中的一种或多种,发光角度大于9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可穿戴的电致发光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但不限于磷化镓发光二极管、磷砷化镓发光二极管、砷化镓发光二极管、磷铟砷化镓发光二极管、砷铝化镓发光二极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可穿戴的电致发光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导电纱线包括透明纱线和不透明纱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可穿戴的电致发光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纱线包覆在发光二极管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可穿戴的电致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威林思伶孙莹石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