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速锁的控制方法、差速锁控制系统和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92152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05 14:21
本公开涉及一种差速锁的控制方法,所述差速锁设置在第一驱动桥和第二驱动桥之间,所述差速锁具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驱动桥的第一驱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用于锁止或解锁所述第二驱动桥的第二驱动齿轮,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在所述差速锁执行工作模式失败后;步骤S1:控制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进行相对转动,控制所述差速锁再次执行所述工作模式;以及步骤S2:当所述差速锁执行工作模式失败、且失败次数低于预设阈值时,再次执行步骤S1。这样,在车辆静止状态下,利用第二齿轮与第二驱动齿轮之间的间隙,控制两者发生相对转动,提升差速锁锁止模式以及解锁模式的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车辆传动,具体地,涉及一种差速锁的控制方法、差速锁控制系统和车辆


技术介绍

1、差速锁的配置常被用来评估一台越野车的脱困性能,配置的差速锁越多,则表示车辆在极端情况下的脱困能力越强,差速锁一般包含前轴差速锁、后轴差速锁、中央差速锁,前轴差速锁锁止时,前轴左右轮扭矩传递硬连接;后轴差速锁锁止时,后轴左右轮扭矩传递硬连接;中央差速锁锁止时,一般用来将前轴的动力传递到后轴,或将后轴的动力传递到前轴。

2、在车辆限困时,用户通过对差速锁的控制,实现车轮差速控制或同转速控制以实现脱困,而实现脱困的前提是差速锁能成功控制解锁或锁止。在实际应用场景下,通常会出现差速锁不能成功锁止或解锁的情况,影响车辆脱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差速锁的控制方法、差速锁控制系统和车辆,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差速锁的控制方法,所述差速锁设置在第一驱动桥和第二驱动桥之间,所述差速锁具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驱动桥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差速锁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锁设置在第一驱动桥和第二驱动桥之间,所述差速锁具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驱动桥的第一驱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用于锁止或解锁所述第二驱动桥的第二驱动齿轮,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次的控制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进行相对转动的转动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差速锁执行工作模式失败的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差速锁停止执行所述工作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差速锁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锁设置在第一驱动桥和第二驱动桥之间,所述差速锁具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驱动桥的第一驱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用于锁止或解锁所述第二驱动桥的第二驱动齿轮,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次的控制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进行相对转动的转动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差速锁执行工作模式失败的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差速锁停止执行所述工作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进行相对转动的步骤包括:控制所述第二驱动齿轮转动,和/或,控制所述第一驱动齿轮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进行相对转动,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差速锁执行工作模式成功时,控制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停止相对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差速锁的工作模式是否执行成功的步骤包括:获取所述差速锁的位置信息,并与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乐赵孟孟王吉全许伯良王春生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