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电子边界安防的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92069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05 14: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实现电子边界安防的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通过在由防护柱和防护栏围成的边界防护装置上连续安装光纤形成光纤防护墙,并将所述光纤防护墙上每段光纤的光纤信息发送给监控中心;通过在所述边界防护装置的防护柱上间隔设置雷达形成雷达防护墙,并将所述雷达防护墙上每个雷达的雷达信息发送给监控中心;通过在所述边界防护装置的防护柱上间隔设置红外探测器形成红外防护墙,并将所述红外防护墙上每个红外探测器的红外探测信息发送给监控中心;在所述边界防护装置的边界防护柱上间隔设置的测风仪实时采集风速信号,并将每个测风仪的风速信息发送给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利用所述光纤信息、雷达信息、红外探测信息以及风速信息判断是否有入侵行为,并在判断有入侵行为时发出报警信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边界安防,特别涉及一种实现电子边界安防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1、振动光纤,当有攀爬(或其他)行为发生时,安装在围栏上的光纤就能感知攀爬所产生的细微振动,且能确定振动的位置,安防系统就能发出报警信息。缺点:野外风速大于7级时,风速所造成的振动与攀爬所造成的振动无法区分,使得报警要么失效,要么误报,故在风速较大的环境中不能满足要求。

2、安防雷达,毫米波雷达在距离分辨力上精度非常高,但用于周界安防的毫米波雷达一般作用距离为200米以上,由于角度分辨力只能做到1度左右,当距离雷达200米时所造成的垂直与围栏的误差就有可能达到3米左右,使得在雷达远端无法精确区分是否越界,而造成误报或漏报(实际测量的结果也是如此)。雷达是小雷达,作用距离仅为几十米,首先在设备本身特点上规避了雷达的缺点,而用其他手段来弥补其不足。

3、现有技术基本都是使用单一设备确定报警信息,实际使用效果不理想,一种手段很难保证不发生漏报和误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实现电子边界安防的方法及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现电子边界安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信息包括光纤ID、光纤位置区域和光纤信号;所述雷达信息包括雷达ID、雷达位置和雷达信号;所述红外探测信息包括红外探测器ID、红外探测器位置和红外探测信号;所述风速信息包括测风仪ID、测风仪位置和风速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信号、雷达信号、红外探测信号以及风速信号的信号优先判别关系从主到次依次为光纤信号、风速信号、雷达信号、红外探测信号。p>

5.根据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现电子边界安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信息包括光纤id、光纤位置区域和光纤信号;所述雷达信息包括雷达id、雷达位置和雷达信号;所述红外探测信息包括红外探测器id、红外探测器位置和红外探测信号;所述风速信息包括测风仪id、测风仪位置和风速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信号、雷达信号、红外探测信号以及风速信号的信号优先判别关系从主到次依次为光纤信号、风速信号、雷达信号、红外探测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中心利用所述光纤信息、雷达信息、红外探测信息以及风速信息判断是否有入侵行为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中心利用所述光纤信息、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正林刘宗是刘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辰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