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重载负荷轮胎,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轮胎。
技术介绍
1、重载负荷轮胎是指用于承受较大负荷的轮胎,通常用于重型车辆,如卡车和半挂车等。一般重型车辆的负载较大,使得重载负荷轮胎须能够承受车辆在满载时的重量,比如,某些重型车辆在满载时,车辆轴位轮胎的静止负荷可高达10吨以上。并且,由于车辆行驶时,轮胎对地面的冲击力会增大。因此,重载负荷轮胎不仅要能够承受静态负荷,还要能够应对动态负荷,即车辆在运动中产生的额外力量。为了适应高负荷的要求,重载负荷轮胎通常采用加强型胎体结构,使用耐磨损的材料,以提高轮胎的耐用性和安全性。此外,定期检查和维护轮胎也是确保行车安全的重要措施。
2、重载负荷轮胎的散热是确保轮胎长时间运行安全的重要特性之一。为了提高散热效率,重载负荷轮胎通常采用特殊的设计,比如宽而深的胎面花纹,以增加与路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散热效果。但是,随着行驶时间的增加,花纹的发热性提高,导致磨耗性能降低,对外观异常磨耗状况影响较大。同时,无法对重载负荷轮胎的使用寿命进行准确判断,导致重载负荷轮胎的更换不及时,也将降低重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盲孔(106)为多个,所述第一盲孔(106)为锥形结构,且所述第一盲孔(106)的外径沿所述轮胎的径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一盲孔(106)的小径端的外径与所述第一盲孔(106)的大径端的外径之间的比值为0.2~0.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盲孔(107)为多个,所述第二盲孔(107)的外径沿所述轮胎的径向方向逐渐减小,且所述标识包括沿所述轮胎的径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二盲孔(107)上的第一台阶部(1071)、第二台阶部(1073)和第三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盲孔(106)为多个,所述第一盲孔(106)为锥形结构,且所述第一盲孔(106)的外径沿所述轮胎的径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一盲孔(106)的小径端的外径与所述第一盲孔(106)的大径端的外径之间的比值为0.2~0.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盲孔(107)为多个,所述第二盲孔(107)的外径沿所述轮胎的径向方向逐渐减小,且所述标识包括沿所述轮胎的径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二盲孔(107)上的第一台阶部(1071)、第二台阶部(1073)和第三台阶部(107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阶部(1071)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一台阶部(1071)的侧壁上设置有向所述第二盲孔(107)的中心方向延伸的第一弧形凸起(1072),且所述第一使用寿命阶段的轮胎使用寿命为100%~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的赤道平面两侧的第一胎面(101)之间设置有第一主槽(108),所述第一胎面(101)和所述第二胎面(102)之间设置有第二主槽(109),所述第二胎面(102)和所述第三胎面(103)之间设置有沟槽(1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刀槽(104)和所述第二刀槽(105)的深度相同,所述第一主槽(108)和所述第二主槽(109)的深度相同,且所述第一刀槽(104)的深度占所述第一主槽(108)的深度比值为0.08~0.2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槽(108)和所述第二主槽(109)的深度相同,且所述第一刀槽(104)和所述第二刀槽(105)的总深度占所述第一主槽(108)的深度比值为0.75~0.9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110)在所述轮胎的轴向方向的宽度沿所述轮胎的径向方向向内逐渐减小,所述沟槽(110)包括第一沟壁(1101)和与所述第一沟壁(1101)相对设置的第二沟壁(1102),所述沟槽(110)至少在任一侧的沟壁上设置有凸起面(110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面(1103)沿所述轮胎的周向均匀排列或交错排列。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面(1103)至少包括三段,所述沟槽(110)在所述轮胎的轴向方向的最大宽度为w;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沟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镒源,臧盼,邹俊,
申请(专利权)人: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