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增材加工、3d打印,尤其涉及一种多取向性微纤维3d打印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1、目前的3d打印技术,主要包括熔融沉积成型技术(fdm)、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sls)和光固化成型技术(sla),已经成为制造多种产品和原型的重要工具。然而,传统的3d打印技术在制备微纤维方面存在显著的限制,特别是在制备纳米到微米尺度的纤维时。微纤维通常用于各种应用,例如过滤、组织工程、传感器和保护服等,特别是微纤维可以支持细胞生长和组织工程支架的创建。但是,传统的3d打印技术,特别是熔融沉积模型(fdm)技术,由于其低分辨率导致的宏观孔隙性,使得养分传输效率降低,并阻止了连续细胞网络的形成。同样,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sls)和光固化成型技术(sla)也由于其固有的分辨率和材料限制而难以产生微纤维,这在一些高精度和特定功能要求的应用中可能会成为一个限制因素。即传统的3d打印技术难以满足微纤维打印要求。
2、近场直写(nfdw)技术是一种能够生成纳米到微米尺度结构的技术,nfdw技术具有极高的分辨率,可以产生精细的微纤维结构。然而,n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取向性微纤维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多取向性微纤维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切片层,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三方向包括所述第二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多取向性微纤维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相邻的两所述纤维丝之间平行或接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多取向性微纤维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一所述切片层内,所述目标纤维丝为单一取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多取向性微纤维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丝转移至所述打印平台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取向性微纤维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多取向性微纤维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切片层,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三方向包括所述第二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多取向性微纤维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相邻的两所述纤维丝之间平行或接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多取向性微纤维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一所述切片层内,所述目标纤维丝为单一取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多取向性微纤维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丝转移至所述打印平台前,依据正在打印的切片层中目标纤维丝取向,沿所述第三方向排列的所述纤维丝的取向保持,所述打印平台旋转,使沿第三方向排列的纤维丝的取向和所述打印平台上正在打印的切片层中的目标纤维丝取向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的多取向性微纤维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选择性固化,对转移至所述打印平台上的纤维丝进行选择性固化,选择性固化完成再进行下一切片层打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嵘,郑致远,叶旻,卢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