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氨丝用精制棉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90956 阅读:4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铜氨丝用精制棉生产工艺,包括开棉、浸碱、蒸煮、漂洗、碾压、烘干和打包,在开棉过程中,原料选用长度为5-8mm的棉短绒;在蒸煮过程中,进行第二次升温时蒸球内的温度控制在158℃-165℃之间,压力控制在0.56-0.75MPa之间,然后恒温100-120分钟;在漂洗过程中,两次漂白时的氧化时间为30-40分钟,本发明专利技术优点是:有效地控制了产品聚合度的跳动范围,使其聚合度控制在750830之间,通过在开棉时将所选用的原料纤维的长度控制在5-8mm内,就有效提高了产品纤维长度的一致性率,同时也就提高了下游厂家对纤维化学处理的稳定性,有利于厂家的正常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精制棉生产工艺的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铜氨 丝用精制棉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生产铜氨丝的主要原料为棉花中的棉籽绒,将该棉籽绒浸泡在苛 性钠溶液中,用高温蒸煮、水洗、漂白后就成精制棉绒,再加入铵及氢氧化铜溶解搅拌就成粘性原液,原液由纺丝板的?L在温水中挤压成 纤维状,由硫酸进行再生后进行纺丝,该材料在日本市场早己是高级 西装及套装必备的内里布素材,原因是其具有很好的吸湿放湿效果, 与皮肤接触的感觉柔嫩细致,至今仍然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目前,精制棉的生产工艺如下1、 开棉将1900Kg的棉短绒进行疏松除杂;2、 浸碱将碱液充分均匀地浸透到上述棉短绒中;3、 蒸煮以棉短绒氢氧化钠溶液为l: 3.6—3.8的比例将其投入蒸球中,然后空转蒸球10—20分钟,将蒸球内的温度控制在6(TC—80 °C,接着进行第一次升温,升温时间为35—40分钟,蒸球内的温度 控制在114°C—116°C,压力控制在0. 2—0. 42MPa时放小汽,放小汽 时间为5—10分钟,压力排完,接着进行第二次升温,升温时间为 40—65分钟,蒸球内的温度控制在13(TC—18(TC之间,压力控制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铜氨丝用精制棉生产工艺,包括开棉、浸碱、蒸煮、漂洗、碾压、烘干和打包,其特征在于:在开棉过程中,原料选用长度为5-8mm的棉短绒;在蒸煮过程中,进行第二次升温时蒸球内的温度控制在158℃-165℃之间,压力控制在0.56-0.75MPa之间,然后恒温100-120分钟;在漂洗过程中,两次漂白时的氧化时间为30-40分钟。

【技术特征摘要】
1、铜氨丝用精制棉生产工艺,包括开棉、浸碱、蒸煮、漂洗、碾压、烘干和打包,其特征在于在开棉过程中,原料选用长度为5-8mm的棉短绒;在蒸煮过程中,进行第二次升温时蒸球内的温度控制在158℃-165℃之间,压力控制在0.56-0.75MPa之间,然后恒温100-120分钟;在漂洗过程中,两次漂白时的氧化时间为30-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家贵
申请(专利权)人:钟祥市金汉江纤维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