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车辆,具体地,涉及一种套管组件、防漏液组件、防漏液系统、车辆以及防漏液方法。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对于可拆卸或可更换电池包的电动载具,用于控制电池温度的热管理系统的管道在换电过程中需要断开,以使得电池包与载具分离,具体地,在拆卸或更换电池包时,需要将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连通在电池包和载具基座之间的管路断开,而在管路断开时,容易有一些冷却液泄漏到外部环境,造成冷却液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套管组件、防漏液组件、防漏液系统、车辆及防漏液方法,以能够减少甚至避免在更换电池的过程中泄漏冷却液,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套管组件,用于热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连接在电池包和载具基座之间的液体流路,所述套管组件包括同轴线依次套接的多个管体,每个所述管体的侧壁上均设置有通孔,所述多个管体包括连通管和至少一个套管,所述连通管能够形成所述液体流路的至少部分流段,所述套管与所述连通管能够相对转动,以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套管组件,其特征在于,用于电池热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连接在电池包和载具基座之间的液体流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和所述套管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有驱动部,所述驱动部用于连接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连通管或所述套管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管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通孔。
4.一种防漏液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以及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套管组件,所述套管组件连接于所述外壳,所述管体的通孔位于所述外壳内。
5.根据权利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套管组件,其特征在于,用于电池热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连接在电池包和载具基座之间的液体流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和所述套管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有驱动部,所述驱动部用于连接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连通管或所述套管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管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通孔。
4.一种防漏液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以及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套管组件,所述套管组件连接于所述外壳,所述管体的通孔位于所述外壳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漏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第一进液口、第一出液口、第二进液口以及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和所述第一出液口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进液口和所述第二出液口之间均连接有所述套管组件,所述第一进液口用于通过第一阀体连接于所述载具基座,所述第一出液口用于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电池包的进口阀,所述第二进液口用于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电池包的出口阀,所述第二出液口用于通过第二阀体连接于所述载具基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漏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液组件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连接于所述套管组件的套管或连通管,以用于驱动所述套管与所述连通管相对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漏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传动机构连接于所述套管或所述连通管,所述外壳内部通过隔板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套管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传动机构贯穿所述隔板。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漏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收集箱的排液口和补液口中的至少一者;和/或,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漏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相互对接且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连通管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泽国,马爱国,张红松,孙乐晴,莫荣献,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