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微悬浮液蓄热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90410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05 14: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纳微悬浮液蓄热系统及方法,系统为储能系统的蓄热子系统,根据储热温度需求包括至少两套串联的储热系统,每套储热系统包括热工质储罐、冷工质储罐、膨胀定压罐和级联换热器。当储能系统处于储能阶段时,通过蓄热循环泵将冷工质储罐内的工质泵入述第一换热器存储热能,再输送至所述热工质储罐中,与此同时热工质储罐内的氮气通过联通管进入冷工质储罐。当储能系统处于发电阶段时,通过放热循环泵将热工质储罐内的高温工质泵入第二换热器中与释放热量以加热膨胀发电工质,工质降温后回到冷工质储罐中,与此同时冷工质储罐内的氮气或空气通过联通管进入热工质储罐。本系统还根据压缩热温区不同选择不同工质分别进行存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储能,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纳微悬浮液蓄热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1、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后,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稳步提升,风电、光电以及水电正逐步取代高污染的燃煤火力发电技术。“绿电“虽然能够有效解决二氧化碳排放等问题,但其间歇性与波动性对电网存在一定的冲击,这就需要储能技术对源网荷进行供需调节,即电能的削峰填谷。目前国内成熟且商业化的储能技术主要有锂电池储能、抽水蓄能与压缩空气储能三种路径,其中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以较高的循环效率、较长的系统寿命以及储能工质易获得且无污染而受到广泛关注。该系统在热膨胀发电时利用的热能为空气压缩时产生的压缩热,热能的高效存储与利用是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提效的基点,因此高效储热子系统的开发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2、热能存储技术大致可分为显热存储、潜热存储和热化学存储三种。目前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多使用显热存储方案。中低温段一般使用带压水作为储热介质,受限于工质沸点,储热温度不宜过高且存在闪蒸问题;中温段多用导热油进行储热,如therminol 66或therminol vp-1等,介质成本高且循环寿命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纳微悬浮液蓄热系统,其为储能系统的蓄热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套串联的储热系统,每套所述储热系统包括热工质储罐、冷工质储罐、膨胀定压罐和级联换热器,所述冷工质储罐、所述级联换热器和所述热工质储罐依次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级联换热器包括用于储热的第一换热器和用于放热的第二换热器;所述膨胀定压罐与所述冷工质储罐通过管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工质储罐和所述热工质储罐内之间通过管道连通,在所述储热系统首次运行时所述热工质储罐内充装有氮气,氮气通过管道在所述冷工质储罐和所述热工质储罐之间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微悬浮液蓄热系统,其为储能系统的蓄热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套串联的储热系统,每套所述储热系统包括热工质储罐、冷工质储罐、膨胀定压罐和级联换热器,所述冷工质储罐、所述级联换热器和所述热工质储罐依次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级联换热器包括用于储热的第一换热器和用于放热的第二换热器;所述膨胀定压罐与所述冷工质储罐通过管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工质储罐和所述热工质储罐内之间通过管道连通,在所述储热系统首次运行时所述热工质储罐内充装有氮气,氮气通过管道在所述冷工质储罐和所述热工质储罐之间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储热温度超过216℃时,所述纳微悬浮液蓄热系统同时包括四套串联的储热系统,每套储热系统对应不同储热温度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储热温度区间为60-110℃采用的除氧水的压力为0.2~0.4mpa;优选地,储热温度区间为60-110℃采用的除氧水的压力为0.3mp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纳微悬浮液a中赤藓糖醇微胶囊与除氧水的质量比为(2:3)~(1:4);所述赤藓糖醇微胶囊以赤藓糖醇作为相变材料,以正硅酸四乙酯为壳材,掺杂膨胀石墨,通过溶胶凝胶法进行胶囊封装制得;所述赤藓糖醇微胶囊的粒径为1~3μm;所述赤藓糖醇微胶囊的包覆率为65~7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彦龙项久轩金翼李科豪丁宏亮张富善何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