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秋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89387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婴儿秋千,包括:支撑架体,包括第一支撑管、第二支撑管及二摆臂,该些摆臂可相对该第一支撑管及该第二支撑管旋转;座椅组,连接该两摆臂;及枢纽座,连接于该第一支撑管的第一顶端及该第二支撑管的第二顶端之间,该枢纽座包括外壳,该外壳的一内侧开设一定位孔。一限位件,设置于该第一顶端中,该第一顶端枢接于该外壳内,该限位件则包括一第一突起及一第二突起,该第一突起可选择地卡合于该定位孔中,该第二突起则伸出于该第一支撑管的外表面,当该第二突起被按压时可带动该第一突起脱离该定位孔的卡合,允许该第一支撑管相对于该枢纽座由一第一位置转动至一第二位置。借由枢纽座的设计,使用者可便利的调整支撑管之间的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婴儿秋千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婴儿秋千,特别是关于一种可收合的婴儿秋千及其收合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人父母者皆知晓规律的摆动能对婴幼儿产生相当大的抚慰作用,在婴幼儿睡眠 前或哭闹时,多以此法稳定婴幼儿情绪。因此,市面上出现婴儿秋千、婴儿摇椅、摇篮等商品 皆可提供类似的功能,以供父母选择使用。一般的婴儿秋千主要包括一座椅组及一支撑架体,借由支撑架体稳定地站立于地 面上,使得与其固定连接的座椅组得以在进行前后往复摆动时,提供安全稳固的支撑。为了 强化整体的稳定性,通常支撑架体的主要结构都是以前后支撑管及塑胶组件构成。支撑管 之间的角度越开阔,则可使得支撑架体的重心越稳定,但相对地亦造成婴儿秋千所占空间 越大的缺点。当不需使用时,无法进行收合以减少所占用的空间。目前的婴儿秋千针对上述问题所提供的解决办法十分有限,缺少方便操作的收合 机构。有鉴于此,便产生了提供一种能改善上述缺失,提供使用上更具便利性的婴儿秋千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婴儿秋千,其在支撑架体的支撑管之间连接一枢纽座。借由枢纽 座的设计,让使用者可以快速、便利的操作方式调整支撑管之间的距离,使婴儿秋千可以较 小的体积收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婴儿秋千,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体,包括一第一支撑管、一第二支撑管及二摆臂,该些摆臂可相对该第一 支撑管及该第二支撑管旋转;一座椅组,连接该两摆臂;及一枢纽座,连接于该第一支撑管的一第一顶端及该第二支撑管的一第二顶端之 间,其中该枢纽座包括一外壳,该外壳的一内侧开设有一定位孔;一限位件,设置于该第一顶端中,该第一顶端枢接于该外壳内,该限位件包括一第 一突起及一第二突起,该第一突起可选择地卡合于该定位孔中,该第二突起则伸出于该第 一支撑管的外表面;其中当该第二突起被按压时,可带动该第一突起脱离该定位孔的卡合,允许该第 一支撑管相对于该枢纽座由一第一位置转动至一第二位置。所述的婴儿秋千,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突起位于该外壳以外。所述的婴儿秋千,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支撑管位于该第一位置时为张开至一使 用状态,该第一突起则卡合于该定位孔中。所述的婴儿秋千,其特征在于该外壳内包括一开口槽,该开口槽包括该定位孔及 一滑动槽,该第一突起滑动式组接于该开口槽中。3所述的婴儿秋千,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支撑管位移至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一突起 为沿该滑动槽中移动。所述的婴儿秋千,其特征在于该外壳内还包括有一第一挡壁及一第二挡壁,用以 限制该第一支撑管对于该外壳的旋转幅度。所述的婴儿秋千,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管的该第一顶端上套设有一套接件,该 套接件设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随该第一支撑管转动时,该第一挡壁及该第二挡壁 分别用以抵触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以限制该第一支撑管转动。所述的婴儿秋千,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括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该限位件还 包括一第三突起,该第三突起相对于该第一突起穿过该第一顶端设置,该第一突起及该第 三突起分别滑动设置于该第一壳体及该第二壳体内。所述的婴儿秋千,其特征在于该限位件为弹簧片,其折弯成一第一端及一第二 端,其中该第一突起及该第二突起位于该第一端上,该第三突起则位于该第二端上。所述的婴儿秋千,其特征在于该枢纽座上还固定有一摆臂转动机构,该摆臂转动 机构与该二摆臂其中之一连接。所述的婴儿秋千,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位置为对应该第一支撑管的一收合状态,其 中该第一支撑管在该收合状态时与该第二支撑管呈大约平行。所述的婴儿秋千,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突起为圆弧形。依据本专利技术之一实施例,上述婴儿秋千之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支撑架体,包括一 第一支撑管、一第二支撑管及二摆臂,该些摆臂可相对该第一支撑管及该第二支撑管旋转; 一座椅组,连接该两摆臂;及一枢纽座,连接于该第一支撑管的一第一顶端及该第二支撑管 的一第二顶端之间,其中该枢纽座包括一外壳,该外壳的一内侧开设有一定位孔。一限位 件,设置于该第一顶端中,该第一顶端枢接于该外壳内,该限位件则包括一第一突起及一第 二突起,该第一突起可选择地卡合于该定位孔中,该第二突起伸出于该第一支撑管的外表 面,其中当该第二突起被按压时,可带动该第一突起脱离该定位孔的卡合,允许该第一支撑 管相对于该枢纽座由一第一位置转动至一第二位置。借由前述的设计,在使用此婴儿秋千时,可使支撑架体是稳固站立于地面上,在不 使用此婴儿秋千时,亦可简易地完成支撑架体收合的动作,且无需保存任何零组件,因此, 使得该婴儿秋千的使用更具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为绘示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婴儿秋千的示意图。图2为绘示图1的婴儿秋千在收合状态时的示意图。图3为绘示婴儿秋千中枢纽座与前支撑管相互组接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绘示枢纽座的分解图。1婴儿秋千10支撑架体11前支撑管12后支撑管13摆臂14顶蓬组20座椅组30枢纽座32套接件33限位件34插梢40摆臂转动机构11A、12A 底管11B、12B 顶端31外壳31A第一壳体31B 第二壳体311 开口32A、32B、32C、11C、11D、11E、11F 穿孔331第一突起332第二突起333第三突起312、314开口槽312A定位孔312B滑动槽312C间隔肋312D底部316A、316B 挡壁325A、325B 表面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婴儿秋千,其在支撑架体的支撑管之间连接一枢纽座。借由枢纽 座的设计,让使用者可以快速、便利的操作方式调整支撑管之间的距离,使婴儿秋千可以较 小的体积收合。首先请参考图1,其为绘示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婴儿秋千1的示意图。如 图中所示,婴儿秋千1包括一支撑架体10、一座椅组20 二枢纽座30、及二摆臂转动机构40。 支撑架体10包括一前支撑管11、一后支撑管12、二摆臂13、及一顶蓬组14。前支撑管11 与后支撑管12大约呈U字形状,且各具有底管11A、12A并由底管11A、12A的左、右两侧往 上延伸至顶端11B、12B。前支撑管11的顶端11B及后支撑管12的顶端12B皆组接至位于 支撑架体10左、右两侧的枢纽座30。摆臂转动机构40则设置于其中之一枢纽座30上,并 与摆臂13的顶端连接,使摆臂13可相对于前支撑管11及后支撑管12作前后摆动。但本 专利技术不限于此,摆臂转动机构40亦可设置于两枢纽座30上。座椅组20是连接摆臂13的 底端,其中提供一空间可放置婴儿,因此座椅组20透过摆臂13进行前后摆动的往复运动。 顶蓬组14是用以遮蔽其内婴儿。图1中是显示婴儿秋千1的使用状态,支撑架体10的前支撑管11及后支撑管12 是相距较宽的距离而张开站立于地面上。当不使用婴儿秋千1而欲收合支撑架体10时,使 用者可借由按压支撑架体10前支撑管11或后支撑管12在其两端上设置的突起332而解 除枢纽座30对前支撑管11及后支撑管12的位置限制,并施力转动前支撑管11或后支撑 管12即可缩短前支撑管11及后支撑管12之间的夹角,而收合支撑架体10。请参考图2, 其为绘示图1的婴儿秋千1在支撑架体10为收合状态时的示意图。其中,前支撑管11及 后支撑管12处于大约平行的状态,减少占用的空间。若能搭配座椅组20的转动收合至平 行前支撑管11跟后支撑管12的位置,即可减少整体婴儿秋千1的体积,可以降低包装及运 送的成本。接着请参考图3,其绘示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秋千,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撑架体,包括一第一支撑管、一第二支撑管及二摆臂,该些摆臂可相对该第一支撑管及该第二支撑管旋转;一座椅组,连接该两摆臂;及一枢纽座,连接于该第一支撑管的一第一顶端及该第二支撑管的一第二顶端之间,其中该枢纽座包括一外壳,该外壳的一内侧开设有一定位孔;一限位件,设置于该第一顶端中,该第一顶端枢接于该外壳内,该限位件包括一第一突起及一第二突起,该第一突起可选择地卡合于该定位孔中,该第二突起则伸出于该第一支撑管的外表面;其中当该第二突起被按压时,可带动该第一突起脱离该定位孔的卡合,允许该第一支撑管相对于该枢纽座由一第一位置转动至一第二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大亮
申请(专利权)人:宝钜儿童用品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