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效红专利>正文

抹灰机抹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88944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给墙壁阴阳角抹灰的抹灰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抹灰机抹灰装置,出灰口上棱为抹灰装置的最高点,出灰口下棱为抹灰装置的最低点,出灰口一侧边去掉成为副出灰口,副出灰口与出灰口垂直。出灰口、副出灰口处有可移动抹灰板、副抹灰板,抹灰板与副抹灰板连接;副出灰口处安装可活动侧盖板,侧盖板前端有副抹灰板滑道;侧盖板顶底有滑道,侧盖板滑道可与副出灰口顶底滑道配合、锁定。副抹灰板与抹灰板用合页或/和可弯折物连接;合页的轴框为正方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能给墙壁及墙壁的阴阳角抹灰,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且结构简单、造价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抹灰机抹灰装置所属领域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抹灰机,具体为抹灰机抹灰装置。技术背景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抹灰机尚未见到有抹阴阳角的抹灰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给墙壁阴阳角抹灰的抹灰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抹灰机抹灰装置的出灰口一侧边去掉成为副出灰口,副出灰口与出灰口之间成一定夹角 或成圆弧形。出灰口、副出灰口处有可移动抹灰板、副抹灰板,抹灰板与副抹灰板连接;副出灰口处 安装可活动侧盖板,侧盖板前端有副抹灰板滑道;侧盖板顶底有滑道,侧盖板滑道可与副出 灰口顶底滑道配合、锁定。副抹灰板与抹灰板用合页或/和可弯折物连接;合页的轴框为正方 形。副抹灰板与抹灰板成直角固定连接,副抹灰板为中空的双层板,活动板可插入副抹灰板 中锁定。侧盖板由圆弧板和固定板组成,圆弧板的前端、固定板的末端处有滑道与副抹灰板 或/和活动板接触。圆弧板的前半部分的直边为凹边;凹边宽大体为副抹灰板或活动板厚度, 凹边长大体为副抹灰板或活动板宽度;副出灰口的上下棱安装平行的弹簧片遮住凹边的开口。 侧盖板为一个单独的固定板。合页的活动边、固定边较厚时,与轴框的棱角接触处为圆弧面 或斜面。出灰口、副出灰口交界处有直杆连接出灰口顶底,直杆与合页内角之间用滑道配合。 副出灰口的上下棱处安装平行的弹簧片遮住侧盖板凹边的开口,弹簧片与副抹灰板接触处为 圆弧面。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能给墙壁及墙壁的阴阳角抹灰,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且结构简单、 造价低廉。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描述。图1 抹灰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图3合页俯视图 图4图5合页俯视图 图6图7 副抹灰板结构示意图l.灰料斗 2.抹灰头 3.抹灰板 7.小滑轮8.绳子9.绳子10.滑道 15.厚棱 22.活动边抹灰板结构示意图 合页俯视图 侧盖板结构示意图4.副抹灰板 5.滑行器6.合页或可弯折物 ll.圆弧板12.固定板13.滑道14.滑道 16.可弯物 17.抹平板 18.固定件 19.弹簧 20.弹簧片 21.固定边 23.轴24.轴框 25.弧面或斜面 26.活动板具体实施方式图1中,灰料斗1正面与抹灰头2连接。抹灰头两侧边中间(高度的中间)处各安装两 个小滑轮7。出灰口正面中间处安装横板(图中未画),横板与出灰口上下棱成同一平面,共 同作为抹灰板3的支撑。抹灰板位于出灰口的正面处,略高、略宽于出灰口。抹灰板两侧边 背面处用滑道与出灰口两侧边的滑道接触,两滑道接触处可用滚针或滚珠,减小摩擦力。抹灰板两侧边背面顶底处(或中点处)分别固定绳子8、绳子9。绳子8与抹灰板底部连接,向 上绕过抹灰机支架顶底横梁两端处滑轮与绳子9 (绳子9与抹灰板顶部连接)连接。抹灰板 两侧边背面顶底有卡点可与出灰口两侧边中间处的卡点相卡,出灰口卡点位于抹灰板卡点之 间。另一种结构为绳子8过小滑轮7向上经支架顶部横梁两端处滑轮向下接弹性绳;绳子9 一端与抹灰板两侧边背面底部处连接,另一端经另一小滑轮向下经支架底部横梁两端处滑轮 向上与弹性绳连接。图1中,抹灰头去掉一侧边形成副出灰口,副出灰口与出灰口垂直。相应去掉两小滑轮7。 绳子8、绳子9不用绕小滑轮7。在出灰口、副出灰口交界处用竖杆加固抹灰头的顶底(图中 未画)。抹灰板两侧边背面处用滑道与出灰口侧边、竖杆上的滑道接触,竖杆上的滑道与抹灰 板右侧边滑道可以是防水、防沙桨的滑道。竖杆上的滑道与合页(图3中)左下角的直角上 安装的滑道接触。抹灰板侧边安装副抹灰板4。副抹灰板4与抹灰板之间用合页或可弯折物6 连接。可弯折物如橡胶、树脂或其他可反复弯折材质,弯折后最好见棱见角。合页如图3、 图4、图5中,合页的轴23的轴框为正方形,固定边、活动边就是抹灰板、副抹灰板。抹灰 板厚度较大时,抹灰板、副抹灰板与轴框之间的空隙处的棱为斜面或弧面25,方便合页结构 的弯折。固定边、活动边的厚度为轴框宽度的一半。图3、图4、图5是合页结构的三种工作 位置。图6中侧盖板由圆弧板11、固定板12、滑道13或/和滑道14组成。滑道13与滑道 14可以互相变换。滑道13位于圆弧板的平面。滑道14可内縮一些,滑道伸出端不超出固定 板。圆弧板前半部分(约与副抹灰板等宽)的直边向内凹大约一副抹灰板的厚度,也可不向 内凹。抹阳角时,侧盖板卡入副出灰口顶底的滑道10并锁定(自锁定或有锁定器),圆弧板 的前半部分伸出出灰口,副抹灰板卡入滑道13中;抹平面时,圆弧板的前端与出灰口成一平 面或固定板遮住副出灰口,副抹灰板与抹灰板成直线。抹阴角时,固定板插入滑道10中锁定, 副抹灰板与滑道14接触。圆弧板有凹边时,滑道10处安装平行的截面成圆弧形的弹簧片20, 遮住凹边,灰料不会漏出。副抹灰板上下移动时与弹簧片20的圆弧面接触。抹灰板的两端向内处各安装一梯形的卡入件27,在出灰口的上下棱及中间的横板上留出 卡入件的空位。如此可代替抹灰板、出灰口的滑道。抹灰板、副抹灰板也可用图2、图7中的结构。副抹灰板为中空的双层板与抹灰板固定 成直角,可抹阴角和平面。活动板26的一边为厚棱15,也可让厚棱的宽度大一些,用厚棱 抹光灰层。活动板插入副抹灰板中锁定(自锁定或用锁定器),可抹阳角。如此,侧盖板的圆 弧板后半部有供副抹灰板上下移动的凹边,圆弧板前半部有供活动板上下移动的凹边。凹边 处有弹簧片遮住凹口。绳子8、绳子9与抹灰板连接处也可位于抹灰板两侧边上下棱,或位于卡入件顶底处。 连接处的绳子极细。抹灰板上下棱为刃,刃的斜面位于抹灰板正面或/和背面处。只要能给灰料一定作用力,使灰料到出灰口处的装置(如灰料泵、压縮灰料斗、拨辊、 旋塞式压料结构等)均可应用于本抹灰装置,给灰料施加压力。出灰口上棱为抹灰装置的最高处,抹灰装置上升到支架顶部时,上棱能接触天花板;出 灰口下棱为抹灰装置的最低处,抹灰装置下降到支架底部时,下棱能接触地平面。出灰口上 棱或/和下棱与出灰腔连接处为斜面或圆弧面。副出灰口上棱与出灰口上棱平齐,副出灰口下 棱与出灰口下棱平齐。出灰口与副出灰口之间成一定夹角或成圆弧形或成)状,或其他的适 合需要的形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结构,只要符抹灰头的出灰口一侧边去掉成为副出灰口的抹灰装置, 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抹灰机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灰口一侧边去掉成为副出灰口,该副出灰口与所述出灰口之间成一定夹角或成圆弧形。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抹灰机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出灰口处安装可活动侧盖板;该 侧盖板顶底有滑道,所述副出灰口顶底有滑道,侧盖板顶底滑道可与副出灰口顶底滑道配合、 锁定。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抹灰机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灰口处有可移动抹灰板,所述副出灰口处有可移动副抹灰板,该抹灰板与副抹灰板可转动连接;该抹灰板两侧边背面处用滑道与所述出灰口两侧边滑道接触; 该侧盖板端部有滑道与副抹灰板活动接触。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抹灰机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抹灰板两侧边背面处用滑道与相配 合的所述出灰口两侧边滑道用所述抹灰板背面两侧边向内处各安装一与抹灰板同高的卡入 件,在所述出灰口上下棱及中间横板上留出与该卡入件相配合的空位来代替。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抹灰机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入件的横截面为梯形,该梯形与抹灰板接触处为窄边。6.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抹灰机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灰口一侧边去掉成为副出灰口,该副出灰口与所述出灰口之间成一定夹角或成圆弧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效红
申请(专利权)人:黄效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