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海水淡化,特别涉及一种无动力海水淡化器皿及其淡化方法。
技术介绍
1、当前,随着人们多样化的海洋探险运动增多,探险运动随身携带淡水,增加重量就很不方便;在海洋渔业活动的过程中,出海渔业活动一般时间较长、不确定因素多,时刻有可能饮用淡水的缺失问题,但海水又不能直接饮用,这给人们淡水饮用带来了一个很大困难,所以,就地取材利用海水淡化,才是最方便与有效的办法。但现有的海水淡化器皿都通过ro膜(反渗透滤膜)来过滤海水,使用时需要利用人力或其他动力源压缩海水使之通过ro膜,使用人力较为费力,获取淡水的速度慢,难以应付应急的情况,而设置其他动力源装置会增加成本和淡化器皿的体积,不方便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动力海水淡化器皿及其淡化方法,克服
技术介绍
中需要人力或其他动力源压缩海水带来的缺陷。
2、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为:一种无动力海水淡化器皿,包括内壳、外壳、ro膜组件和顶盖组件,所述内壳和外壳的侧壁均设有多个过水孔,所述ro膜组件紧密套置在内壳的外周且覆盖内壳侧壁的过水孔,所述内壳的内部形成净水腔,所述内壳和ro膜组件设置在外壳内部,所述内壳和外壳的顶部均与顶盖组件密封连接,所述顶盖组件上设有手提环和净水腔排气管,所述净水腔排气管连通净水腔和淡化器皿外部;所述淡化器皿的整体密度大于海水的密度,淡化器皿通过自身重力在海水中自动下沉实现海水淡化。
3、进一步,所述外壳的侧壁下部开设过水孔,所述外壳的中部与ro膜组
4、进一步,所述ro膜组件包括ro膜和pp棉,所述ro膜呈上下开口的圆管状,所述内壳和pp棉均呈底部封闭、顶部开口的圆筒状,所述ro膜套置在内壳的外周,所述pp棉套置在内壳和ro膜的下部,且pp棉的顶部与密封圈抵接,pp棉的底部与内壳底部抵接。
5、进一步,所述顶盖组件包括密封盖和压盖,所述压盖与外壳的顶部螺纹连接的同时并与内壳的顶部抵接,所述pp棉的底部与外壳的底部抵接;所述压盖的内部开设有连通净水腔的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的顶部为开口,所述密封盖与压盖的顶部螺纹连接以密封盖置开口。
6、进一步,所述ro膜的顶端与压盖之间留有间隙,ro膜的底端与pp棉抵接或者与pp棉之间留有间隙。
7、进一步,所述内壳的内侧壁上设有一活性炭层,所述活性炭层覆盖内壳侧壁的过水孔。
8、进一步,所述出水通道的内侧壁径向凸设有一圈凸沿,所述压盖与外壳的顶部螺纹连接时,所述凸沿与内壳的顶部抵接。
9、进一步,所述外壳为金属材料制作,或者外壳的底部固定有一配重块。
10、进一步,所述净水腔排气管和废水腔排气管为纤维管或食品级塑料管。
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采用上述无动力海水淡化器皿进行海水淡化的淡化方法:首先将所述淡化器皿放入海水中,所述淡化器皿通过自身重力而下沉至海底,在下沉的过程中,海水穿过外壳的过水孔后,通过自身水压挤压ro膜组件,从而从ro膜组件的底部进入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淡水从内壳侧壁的过水孔流出进入净水腔,过滤后的废水从ro膜组件的顶部流出进入废水腔,同时,净水腔排气管和废水腔排气管的顶部始终伸出海面以维持净水腔和废水腔内的大气压力平衡;待过滤部分海水后,迅速将淡化器皿提出海面。
12、采用上述方案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3、本专利技术设有内壳和外壳双层壳体,内壳和外壳的侧壁均设有过水孔,ro膜组件紧密套置在内壳的外周且覆盖内壳侧壁的过水孔,内壳的内部形成净水腔,并且,外壳的侧壁下部设置过水孔,外壳的侧壁中部和ro膜组件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的上部形成废水腔,而下部为整个淡化器皿进水处的进水腔;更重要的是,淡化器皿的整体密度要大于海水的密度,使得淡化器皿在海水中能够自动下沉,提供挤压ro膜组件的动力,淡化器皿淡化海水的过程为:
14、将淡化器皿整体放入海水中,松开淡化器皿后,淡化器皿通过自身重力会下沉至海底,海水穿过外壳的过水孔后,利用自身的水下压力会挤压ro膜组件的底部,从而从ro膜组件的底部进入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淡水从内壳侧壁的过水孔流出进入净水腔,过滤后的废水从ro膜组件的顶部流出进入废水腔,在下沉的过程中,净水腔排气管和废水腔排气管的顶部始终伸出海面,可分别将净水腔和废水腔内部的空气排出,维持净水腔和废水腔内部的大气压力平衡,从而通过海水自身压力的挤压,海水能够穿过ro膜组件进入净水腔,废水能够流入废水腔,完成海水淡化。本专利技术主要在应急时使用,在过滤一部分海水后,迅速将淡化器皿提出海面,在淡化器皿上升的过程中,海水水压的变化对ro膜组件的影响不大。
15、因此,本专利技术设计的淡化器皿无需利用人力压缩海水,使用方便省力,无需设置其他动力源,节省成本,体积小,方便携带,且能够快速过滤海水,适合应急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动力海水淡化器皿,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壳、外壳、RO膜组件和顶盖组件,所述内壳和外壳的侧壁均设有多个过水孔,所述RO膜组件紧密套置在内壳的外周且覆盖内壳侧壁的过水孔,所述内壳的内部形成净水腔,所述内壳和RO膜组件设置在外壳内部,所述内壳和外壳的顶部均与顶盖组件密封连接,所述顶盖组件上设有手提环和净水腔排气管,所述净水腔排气管连通净水腔和淡化器皿外部;所述淡化器皿的整体密度大于海水的密度,淡化器皿通过自身重力在海水中自动下沉实现海水淡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动力海水淡化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侧壁下部开设过水孔,所述外壳的中部与RO膜组件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上部形成废水腔,所述顶盖组件上还设有废水腔排气管,所述废水腔排气管连通废水腔和淡化器皿外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动力海水淡化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RO膜组件包括RO膜和PP棉,所述RO膜呈上下开口的圆管状,所述内壳和PP棉均呈底部封闭、顶部开口的圆筒状,所述RO膜套置在内壳的外周,所述PP棉套置在内壳和RO膜的下部,且PP棉的顶部与密封圈抵接,PP棉的底部与内壳底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动力海水淡化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组件包括密封盖和压盖,所述压盖与外壳的顶部螺纹连接的同时并与内壳的顶部抵接,所述PP棉的底部与外壳的底部抵接;所述压盖的内部开设有连通净水腔的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的顶部为开口,所述密封盖与压盖的顶部螺纹连接以密封盖置开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动力海水淡化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RO膜的顶端与压盖之间留有间隙,RO膜的底端与PP棉抵接或者与PP棉之间留有间隙。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动力海水淡化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的内侧壁上设有一活性炭层,所述活性炭层覆盖内壳侧壁的过水孔。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动力海水淡化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通道的内侧壁径向凸设有一圈凸沿,所述压盖与外壳的顶部螺纹连接时,所述凸沿与内壳的顶部抵接。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动力海水淡化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腔排气管和废水腔排气管为纤维管或食品级塑料管。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动力海水淡化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金属材料制作,或者外壳的底部固定有一配重块。
10.利用如权利要求2-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无动力海水淡化器皿进行海水淡化的淡化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将所述淡化器皿放入海水中,所述淡化器皿通过自身重力而下沉至海底,在下沉的过程中,海水穿过外壳的过水孔后,通过自身水压挤压RO膜组件,从而从RO膜组件的底部进入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淡水从内壳侧壁的过水孔流出进入净水腔,过滤后的废水从RO膜组件的顶部流出进入废水腔,同时,净水腔排气管和废水腔排气管的顶部始终伸出海面以维持净水腔和废水腔内的大气压力平衡;待过滤部分海水后,迅速将淡化器皿提出海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动力海水淡化器皿,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壳、外壳、ro膜组件和顶盖组件,所述内壳和外壳的侧壁均设有多个过水孔,所述ro膜组件紧密套置在内壳的外周且覆盖内壳侧壁的过水孔,所述内壳的内部形成净水腔,所述内壳和ro膜组件设置在外壳内部,所述内壳和外壳的顶部均与顶盖组件密封连接,所述顶盖组件上设有手提环和净水腔排气管,所述净水腔排气管连通净水腔和淡化器皿外部;所述淡化器皿的整体密度大于海水的密度,淡化器皿通过自身重力在海水中自动下沉实现海水淡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动力海水淡化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侧壁下部开设过水孔,所述外壳的中部与ro膜组件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上部形成废水腔,所述顶盖组件上还设有废水腔排气管,所述废水腔排气管连通废水腔和淡化器皿外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动力海水淡化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ro膜组件包括ro膜和pp棉,所述ro膜呈上下开口的圆管状,所述内壳和pp棉均呈底部封闭、顶部开口的圆筒状,所述ro膜套置在内壳的外周,所述pp棉套置在内壳和ro膜的下部,且pp棉的顶部与密封圈抵接,pp棉的底部与内壳底部抵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动力海水淡化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组件包括密封盖和压盖,所述压盖与外壳的顶部螺纹连接的同时并与内壳的顶部抵接,所述pp棉的底部与外壳的底部抵接;所述压盖的内部开设有连通净水腔的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的顶部为开口,所述密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