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气门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88211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02 00:36
一种发动机气门驱动机构,包括齿圈机构,齿圈一和齿圈二由齿圈旋转机构驱动在导向孔内或导向杆上作相对转动,当齿圈一的齿峰与齿圈二的齿谷对齐时,齿圈一和齿圈二在导向孔内或导向杆上相互靠近,发动机气门驱动机构产生运动丢失,发动机凸轮的运动被齿圈机构吸收,减小乃至消除发动机气门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齿圈机构可以套在发动机气门的阀杆上(单气门驱动),置于发动机的阀桥或摇臂内,增加、减小或消除发动机气门运动,有效地应用于发动机制动、发动机可变气门驱动和发动机停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发动机领域,特别是一种发动机气门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1、已有技术中,车辆发动机的常规气门驱动为人熟知,其应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常规气门驱动利用常规气门驱动机构控制发动机气门的运动,用于发动机的常规点火运作。由于对发动机燃油效率、尾气排放和发动机制动等的额外要求,越来越多的发动机采用可变气门驱动(气门升程和相位可变),包括完全消除气门运动的发动机停缸。

2、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114909199a(2021,与本申请有相同的申请人)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可变气门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摇臂,第二摇臂和一个连接机构,第一摇臂的一端和第二摇臂的一端转动式地连接在一根轴上,第一摇臂的另一端靠近发动机的气门,第二摇臂的另一端靠近发动机的凸轮,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活塞和连杆机构,连接活塞安置在第一摇臂或者第二摇臂内,连杆机构与连接活塞的一端转动式地相连,连杆机构的伸缩使连接机构在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之间的长度发生变化,改变发动机凸轮传递给发动机气门的运动,用于发动机的停缸和发动机制动。但上述发动机可变气门驱动机构的结构与控制还是偏于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气门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气门驱动机构包括齿圈机构,所述齿圈机构包括齿圈一、齿圈二和齿圈旋转机构,所述齿圈一和所述齿圈二相互面对的一端各设有带齿端且所述带齿端设有预定数量的齿,相邻的所述齿之间形成齿谷以及所述齿的顶部形成齿峰,所述齿圈旋转机构驱动所述齿圈一或所述齿圈二使得所述齿圈一和所述齿圈二在位置一和位置二之间作相对转动,以改变发动机气门运动,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气门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气门驱动机构还包括发动机摇臂、以及设置于所述发动机摇臂和所述发动机气门之间的箱体,所述发动机摇臂或所述箱体设有导向孔或导向杆,所述齿圈一和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气门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气门驱动机构包括齿圈机构,所述齿圈机构包括齿圈一、齿圈二和齿圈旋转机构,所述齿圈一和所述齿圈二相互面对的一端各设有带齿端且所述带齿端设有预定数量的齿,相邻的所述齿之间形成齿谷以及所述齿的顶部形成齿峰,所述齿圈旋转机构驱动所述齿圈一或所述齿圈二使得所述齿圈一和所述齿圈二在位置一和位置二之间作相对转动,以改变发动机气门运动,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气门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气门驱动机构还包括发动机摇臂、以及设置于所述发动机摇臂和所述发动机气门之间的箱体,所述发动机摇臂或所述箱体设有导向孔或导向杆,所述齿圈一和所述齿圈二设置于所述导向孔内或套设于所述导向杆上,在位置二,所述齿圈一和所述齿圈二沿所述导向孔或所述导向杆相互靠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气门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气门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圈旋转机构包括驱动活塞和回位弹簧,其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气门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活塞的轴向方向与所述齿圈一和所述齿圈二的轴向方向垂直设置,以使所述驱动活塞沿其轴向方向运动时,带动所述齿圈一或所述齿圈二绕其轴向方向发生转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气门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活塞沿所述驱动活塞的轴向方向设有两个端部,一个所述端部设有与所述回位弹簧相配合的回位弹簧孔,另一个所述端部与驱动活塞孔的孔底之间具有一定距离,所述发动机机油流向所述驱动活塞孔的所述孔底以克服所述回位弹簧的作用力。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气门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活塞设有凹陷部,以及所述齿圈一或所述齿圈二的对应位置设有突起,所述驱动活塞通过所述突起以及所述凹陷部之间的配合以驱动所述齿圈一或所述齿圈二。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气门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圈机构还包括旋转定位机构,所述旋转定位机构决定所述齿圈一和所述齿圈二在所述位置一和所述位置二之间相互转动的角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气门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定位机构包括分别位于所述齿圈一和所述齿圈二的所述带齿端上面的突起和槽,所述突起的角度为所述齿的角度,所述槽的角度是所述齿的角度的两倍,所述突起在所述槽内转过的范围为所述齿圈一和所述齿圈二相互转动的所述角度。

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尤顺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