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钠离子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4187812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02 0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钠离子电池。其包括内核及壳层,内核为NaMO<subgt;2</subgt;,M为Fe、Mn、Ni、Cu、Co、Cr、V和Ti中的一种或多种,壳层为选自CoO、Co<subgt;2</subgt;O<subgt;3</subgt;、CoO<subgt;2</subgt;、WO<subgt;3</subgt;、W<subgt;20</subgt;O<subgt;58</subgt;、Nb<subgt;2</subgt;O<subgt;5</subgt;、NbO<subgt;2</subgt;和Ta<subgt;2</subgt;O<subgt;5</subgt;酸酐型金属氧化物X‑O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专利技术正极活性材料可有效控制X的渗透深度,生成具有高离子电导的Na‑X‑O相,改善表面钠离子扩散的动力学,从而在改善凝胶、缓解电池的存储产气问题的同时,也提升了电极的动力学性能,最终提升钠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与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钠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1、钠离子电池因具有原料来源广、低成本、长寿命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其中,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过渡金属层状o3型(namo2,其中m为fe、mn、ni、co、cr、v、ti等过渡金属的一种或多种),因其高的理论比容量(~200mah/g)、优秀的循环寿命、相对简单的制备流程而被广泛关注。

2、过渡金属层状o3型正极活性材料虽然各方面性能优秀,但是由于其在制备过程中烧结温度相对较低,表面的钠源挥发不充分,产生大量残留。高的残碱量会导致加工凝胶、电池产气大等制成与性能问题。现有技术中一般常用b、ti对其进行包覆,但是这两种材料与正极活性材料的结合率较低,无法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因此,如何减少或消除正极表面的残碱含量,目前仍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过渡金属层状o3型正极活性材料的表面较高的残碱量会导致加工凝胶、电池产气大等制成与性能问题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正极活性材料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正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核及壳层,所述内核为NaMO2,M为Fe、Mn、Ni、Cu、Co、Cr、V和Ti中的一种或多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正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

8.一种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核及壳层,所述内核为namo2,m为fe、mn、ni、cu、co、cr、v和ti中的一种或多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正极活性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方杰吴冠宏杨元婴闫永思孙化雨
申请(专利权)人: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