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及其废水曝气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87704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02 0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新型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及其废水曝气方法,包括支撑腿,支撑腿顶部安装有池体外部结构,池体外部结构内部左端安装有过滤结构,过滤结构右侧设置有曝气结构,曝气结构右侧设置有溢流结构,曝气结构包括有曝气单元及支撑安装单元,曝气单元包括有气泵,气泵输出端安装有出气管,出气管远离气泵一端安装有喷头,出气管背面一侧设置有导流筒,导流筒外表面安装有旋流板。该新型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及其废水曝气方法,启动气泵利用出气管及喷头进行喷气可以在曝气的同时,推动废水沿旋流板的方向从底部向上进行旋转流动,有效延长氧气与废水中微生物的接触时间及接触的面积,使曝气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具体为一种新型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及其废水曝气方法


技术介绍

1、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而现有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水水量大,成分非常复杂,大部分为难生物降解物质,常规的ao2或a2o为主的处理工艺,流程长,占地面积大,耗时长,效果一般。曝气生物滤池具有结构紧凑、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稳定、易于操作管理和适应范围广等特点,是一种高效、简易和低能耗等污水处理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及微污染水源的处理中。

2、如中国专利cn115259349a中所公开提出的一种新型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及其废水曝气方法,通过池体,池体中部设有内筒,内筒外侧设有填料区,内筒上方设有顶盖,内筒与顶盖之间对称设有折流板,内筒与折流板之间为回水区,折流板与顶盖之间为三相分离区,三相分离区包括沉淀区、澄清区;三相分离区内对称设有溢流板,溢流板之间为沉淀区,溢流板的外侧为澄清区;内筒下方连接有曝气装置;填料区下方为配水曝气区。具有强湍流、高生物密度和微生物功能分区等特点,不仅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包括支撑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1)顶部安装有池体外部结构,所述池体外部结构内部左端安装有过滤结构,所述过滤结构右侧设置有曝气结构,所述曝气结构右侧设置有溢流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单元包括有曝气箱(301),所述曝气箱(301)内部顶端安装有固定板(302),所述固定板(302)正面设置有支撑板(310),所述支撑板(310)顶面中部安装有泵箱(30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308)安装于泵箱(307)内部,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包括支撑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1)顶部安装有池体外部结构,所述池体外部结构内部左端安装有过滤结构,所述过滤结构右侧设置有曝气结构,所述曝气结构右侧设置有溢流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单元包括有曝气箱(301),所述曝气箱(301)内部顶端安装有固定板(302),所述固定板(302)正面设置有支撑板(310),所述支撑板(310)顶面中部安装有泵箱(30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308)安装于泵箱(307)内部,所述导流筒(303)顶端与固定板(302)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出气管(305)外表面靠近气泵(308)一端与泵箱(307)外表面右侧中部开设圆孔内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外部结构包括有底座(101),所述底座(101)顶面中部安装有池体(102),所述池体(102)顶面中部靠近左端安装有废气管(103),所述废气管(103)内部顶端安装有过滤板(1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1)底面与支撑腿(1)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池体(102)正面与支撑板(310)背面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池体(102)正面中部开设安装孔内部与出气管(305)外表面连接,所述池体(102)内壁与曝气箱(301)外表面连接 。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结构包括有进水管(201),所述进水管(2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会选李佩妮
申请(专利权)人:衡水涌泽玻璃钢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