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余热回收,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和方法。
技术介绍
1、金属锻造加工的生产环节,需要利用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中,除了用于金属锻造工件的升温以及锻造炉的炉膛保温之外,仍然有很大一部分经锻造炉的烟囱直接排放至大气。这不仅会造成大量能源浪费,同时还会造成热污染。
2、常规的热回收系统,其仅仅能够实现烟气热量的一次换热回收利用,回收效率低下,并且用热端用热情况复杂,不能很好地满足用热端的用热需求,容易造成热量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和方法,其能够对烟气热量的回收利用,并且能够结合储热技术与烟气余热回收技术,提升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运行效果,提升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回收效率。
2、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3、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烟囱、集热装置、循环管路、换热装置、换热管路和至少一个相变储能装置,所述烟囱用于排出烟气,所述集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烟囱中,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烟囱(110)、集热装置(120)、循环管路(130)、换热装置(140)、换热管路(150)和至少一个相变储能装置(160),所述烟囱(110)用于排出烟气,所述集热装置(120)设置在所述烟囱(110)中,并用于收集所述烟气的热量,所述换热装置(140)通过所述循环管路(130)与所述集热装置(120)连接,所述循环管路(130)中填充有第一循环介质,用于将所述集热装置(120)收集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换热装置(140),所述换热管路(150)与所述换热装置(140)连接,并填充有第二循环介质,所述换热管路(150)用于连接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烟囱(110)、集热装置(120)、循环管路(130)、换热装置(140)、换热管路(150)和至少一个相变储能装置(160),所述烟囱(110)用于排出烟气,所述集热装置(120)设置在所述烟囱(110)中,并用于收集所述烟气的热量,所述换热装置(140)通过所述循环管路(130)与所述集热装置(120)连接,所述循环管路(130)中填充有第一循环介质,用于将所述集热装置(120)收集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换热装置(140),所述换热管路(150)与所述换热装置(140)连接,并填充有第二循环介质,所述换热管路(150)用于连接用热设备,所述相变储能装置(160)与所述循环管路(130)连接,所述循环管路(130)还用于将所述集热装置(120)收集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相变储能装置(160)进行存储,所述相变储能装置(160)还用于将存储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换热装置(1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路(130)包括第一介质进管(131)和第一介质出管(132),所述第一介质进管(131)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集热装置(120)的出口和所述换热装置(140)的入口,所述第一介质出管(132)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换热装置(140)的出口和所述集热装置(120)的入口,所述相变储能装置(160)具有储热介质进管(161)和储热介质出管(163),所述储热介质进管(161)与所述第一介质进管(131)连接,所述储热介质出管(163)与所述第一介质出管(132)连接,所述第一介质进管(131)和/或所述第一介质出管(132)上设置有循环开关(13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路(130)还包括旁通管路(134),所述旁通管路(13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介质进管(131)和所述第一介质出管(132)连接,所述旁通管路(134)上设置有旁通开关(1341),所述循环开关(138)位于所述旁通管路(134)和所述换热装置(14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进管(131)和/或所述第一介质出管(132)上设置有第一驱动件(133),所述第一驱动件(133)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循环介质流动,所述第一驱动件(133)位于所述集热装置和所述旁通管路(134)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路(130)还包括旁通连接至所述第一介质进管(131)的第一旁路(135)和旁通连接至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振国,龚骏,王瑜,高章玉,薛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上乘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