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人驾驶车辆的儿童头部防撞保护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87348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02 0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无人驾驶车辆的儿童头部防撞保护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在无人驾驶车辆的前部设置安全防护装置以及环境采集装置;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伸出车身外部而设置的缓冲块,缓冲块设有弹性部件以及吸能模块;底盘域控制器的信息处理模块接收环境采集装置的信号并处理后,发送至决策与运动学模块,所述决策与运动学模块根据预设规则确定是否发起安全防护装置的触发请求;安全防护装置响应于所述触发请求以对儿童头部进行防撞保护;其中,安全防护装置被触发后,弹性部件向内收缩,同时,吸能模块通电,防止弹性部件回弹从而对儿童头部造成二次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人驾驶,具体是一种针对无人驾驶车辆的行人损伤风险装置,特别适用于儿童安全保护的头部损伤风险保护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子化的快速推进,无人驾驶已经是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趋势。各大巨头计划商业推广无人驾驶汽车,无人驾驶的安全性作为推动特定场景大规模应用、开展产业化的基本前提,一直是工业界、学术界乃至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无人驾驶车辆在测试中撞向行人导致伤亡、电动汽车刹车失灵引发交通事故等,都使得社会和公众对无人驾驶的安全性更为担忧。行人被认为是弱势道路使用者群体之一,在所有年龄段行人中,儿童面临的风险最大。儿童由于其道路安全知识不足,无法识别道路上的风险,并且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其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不够成熟,无法对周遭路况做出准确判断和应对措施。当儿童突然出现,车辆避撞不及之时,往往儿童只能被动接受车辆带来的碰撞伤害。由于头部作为最容易受伤的部位之一,在我国的死亡率达到了95%,头部碰撞伤害是导致行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降低无人驾驶车辆对儿童头部造成的碰撞损伤具有很大的意义,这就对无人驾驶车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无人驾驶车辆的儿童头部防撞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头部防撞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导轨、丝杠以及丝杠驱动电机,缓冲块的壳体滑动设置在导轨上,导轨通过丝杠连接至丝杠驱动电机,所述丝杠在丝杠驱动电机的驱动下旋转,带动设置在导轨上的安全防护装置上下移动,从而改变安全防护装置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头部防撞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包括交叉连接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包括连成右斜线的第一连杆、第一弹簧以及第一连接块,第二支撑件包括连成左斜线的第二连杆、第二弹簧以及第二连接块;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无人驾驶车辆的儿童头部防撞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头部防撞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导轨、丝杠以及丝杠驱动电机,缓冲块的壳体滑动设置在导轨上,导轨通过丝杠连接至丝杠驱动电机,所述丝杠在丝杠驱动电机的驱动下旋转,带动设置在导轨上的安全防护装置上下移动,从而改变安全防护装置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头部防撞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包括交叉连接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包括连成右斜线的第一连杆、第一弹簧以及第一连接块,第二支撑件包括连成左斜线的第二连杆、第二弹簧以及第二连接块;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分别固定在壳体的外侧,第一连杆的第二端、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以及第一弹簧的第一端和第二弹簧的第一端通过一连杆铰链交叉连接,第一弹簧的第二端和第二弹簧的第二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固定在壳体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头部防撞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模块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一电磁铁通过一电磁铁固定块固定,所述第二电磁铁固定在壳体的内侧,所述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通电后极性相反,所述吸能模块的电源端连接至电池模块;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交叉点位于所述连杆铰链处,所述连杆铰链与所述电磁铁固定块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儿童头部防撞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域控制器的信息处理模块接收环境采集装置的信号并处理后,发送至决策与运动学模块,所述决策与运动学模块根据预设规则确定是否发起安全防护装置的触发请求,具体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儿童头部防撞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防护装置还包括安装在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勇叶美婷皇甫倍玉吴贺陈俊达潘迪王鹏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