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料机构及焊装工作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86518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7 18:36
一种上料机构及焊装工作站,其中所涉及的上料机构包括安装架、上料盘以及驱转组件;所述上料盘绕一水平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架下侧,且具有用于承载物料的承载面;所述驱转组件连接至所述上料盘,用于驱动所述上料盘绕所述水平轴转动;所述上料盘具有承载面处于水平状态的初始位以及承载面相对水平面倾斜预设角度的上料位;基于本技术所提供上料机构的具体结构,在将其应用于焊装工作站的场景中,将上料机构直接设置于焊装工作站内部即可实现顺利上料,如此方式不占用站外空间,还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因物料距离工作站太远造成节拍浪费的问题,能有效提高焊装工作站焊装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焊装工作站上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料机构及焊装工作站


技术介绍

1、现今,随着焊接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生产智能化自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工厂的人工安全保障措施也日益重视。在实现机器人自动化焊接的同时,对人员安全和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满足生产需求,需要逐渐降低成本、提高自动化程度,并全面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2、现有的焊装工作站人工上件方式是使用线边料架上料,这意味着操作人员需要从线边的料架中取料,然后带着这些物料进入工作站进行上料。这种操作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工作站与料架之间的距离较远,操作人员需要多次往返于工作站和料架之间,导致无效工时过长,严重浪费时间,并且效率低下;2、由于料架需要放置在产线边上,这会占用站外的空间,在空间狭窄的情况下,这甚至可能导致物流通道堵塞;3、人工多次往返上件过程中,存在安全性隐患。

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实现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上料盘以及驱转组件;所述上料盘绕一水平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架下侧,且具有用于承载物料的承载面;所述驱转组件连接至所述上料盘,用于驱动所述上料盘绕所述水平轴转动;所述上料盘具有承载面处于水平状态的初始位以及承载面相对水平面倾斜预设角度的上料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子支架,一对所述子支架分别与所述上料盘长度方向的两端位置相对应,两所述子支架对应于所述上料盘的一长边侧均具有一根向下延伸的吊杆,所述上料盘转动连接至两所述吊杆的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上料盘以及驱转组件;所述上料盘绕一水平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架下侧,且具有用于承载物料的承载面;所述驱转组件连接至所述上料盘,用于驱动所述上料盘绕所述水平轴转动;所述上料盘具有承载面处于水平状态的初始位以及承载面相对水平面倾斜预设角度的上料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子支架,一对所述子支架分别与所述上料盘长度方向的两端位置相对应,两所述子支架对应于所述上料盘的一长边侧均具有一根向下延伸的吊杆,所述上料盘转动连接至两所述吊杆的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子支架还具有延伸方向与所述上料盘宽度方向一致的横梁,所述吊杆设置于相应所述横梁的一端,所述横梁于设置所述吊杆的一端还固定有竖向连接板,所述竖向连接板与所述吊杆中的一个在竖直方向上设置有若干间隔分布的第一安装孔,另一个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配合孔,所述第一配合孔选择性的与若干所述第一安装孔中的一个或多个配合并通过螺杆连接固定,以调节所述水平轴的水平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为一对伸缩气缸,一对所述伸缩气缸在所述水平轴的延伸方向上平行间隔分布,每一所述伸缩气缸的下端转动连接至所述上料盘,上端相对所述安装架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对应每一所述伸缩气缸,所述上料机构还具有固定至所述安装架的高度调节板,所述伸缩气缸的上端转动连接至相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建华鄢密军林涛朱振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北人智能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