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二化螟卵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86089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7 18:34
本技术公开了水稻二化螟卵收集装置,包括收集装置主体、采卵机构、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所述收集装置主体的一侧通过旋转座设置有采卵机构,且所述采卵机构一侧的一端通过连轴转动连接有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所述第二刀片的一端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采卵机构的内部设置有与从动齿轮咬合的主动齿轮,且所述采卵机构的下方设置有集卵网兜。本技术通过安装有收集装置主体、手柄、采卵机构、第二旋转驱动机构、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第一刀片、第二刀片以及集卵网兜,将附着了二化螟卵块的水稻秧苗叶片剪断并落入集卵网兜中,相比人工手动采摘或用剪刀剪取水稻秧苗叶片,该方式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利于提高二化螟卵块的收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二化螟卵收集,具体为水稻二化螟卵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1、二化螟是鳞翅目草螟科禾草螟属昆虫,又称蛀心虫、蛀秆虫、枯心虫,二化螟在中国分布广泛,北方稻区发生普遍,成虫白天潜伏于稻丛基部及杂草中,夜间活动,趋光性强,成虫羽化后当晚或次晚交配,可交配数次,之后产卵。

2、二化螟是中国水稻种植为害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为了监测二化螟田间种群对药剂的抗性水平,需要收集二化螟的卵块送至抗性监测单位进行检测,在对二化螟卵块收集时往往需要人工手动摘取水稻秧苗叶片或通过剪刀剪取,操作时较为费力,收集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水稻二化螟卵收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水稻二化螟卵收集装置,包括收集装置主体、采卵机构、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所述收集装置主体的一侧通过旋转座设置有采卵机构,且所述采卵机构一侧的一端通过连轴转动连接有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所述第二刀片的一端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采卵机构的内部设置有与从动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水稻二化螟卵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装置主体(1)、采卵机构(8)、第一刀片(11)和第二刀片(12),所述收集装置主体(1)的一侧通过旋转座(6)设置有采卵机构(8),且所述采卵机构(8)一侧的一端通过连轴转动连接有第一刀片(11)和第二刀片(12),所述第二刀片(12)的一端设置有从动齿轮(14),所述采卵机构(8)的内部设置有与从动齿轮(14)咬合的主动齿轮(13),且所述采卵机构(8)的下方设置有集卵网兜(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二化螟卵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主体(1)内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旋转驱动机构(2),且所述第一旋转驱动机构(2...

【技术特征摘要】

1.水稻二化螟卵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装置主体(1)、采卵机构(8)、第一刀片(11)和第二刀片(12),所述收集装置主体(1)的一侧通过旋转座(6)设置有采卵机构(8),且所述采卵机构(8)一侧的一端通过连轴转动连接有第一刀片(11)和第二刀片(12),所述第二刀片(12)的一端设置有从动齿轮(14),所述采卵机构(8)的内部设置有与从动齿轮(14)咬合的主动齿轮(13),且所述采卵机构(8)的下方设置有集卵网兜(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二化螟卵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主体(1)内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旋转驱动机构(2),且所述第一旋转驱动机构(2)的输出端设置有丝杆(4),所述丝杆(4)上套设有活动套(5),且所述活动套(5)的一端与旋转座(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稻二化螟卵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主体(1)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导向槽(16),所述活动套(5)的两侧均通过导向块(15)与导向槽(16)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眉于凤泉崔玥晗邵凌云张海东迟瑶赵旭吴朝晖杨蕾杨皓安福涛董海褚晋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