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作物种植与水产养殖,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稻蟹共生系统大规格河蟹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1、在稻蟹综合种养实际生产中,一直存在着提早放养河蟹与水稻施肥及稻田除草剂施用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北方灌溉水资源丰富地区,河蟹在3月末4月初水温稳定在10℃以上时即可正常活动取食,进行营养生长,提早放养可以增加河蟹脱壳次数,提高大规格河蟹产出目标,促进农民增收。现有北方常规稻田养蟹,建设稻蟹共生系统时,在稻田四周修建坝埂,在坝埂和稻田之间开挖蟹沟。由于水稻生长施用化肥及农药除草严重影响河蟹养殖,通常情况下水稻施肥及化学除草等农艺管理措施完成2周之后,也就是水稻插秧1周之后(6月上旬),才开始投放河蟹到稻田,严重限制了蟹的放养时间,导致成蟹品质下降,体重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稻蟹共生模式下基于田间深沟高畦布局的大规格河蟹养殖技术方法。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3、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稻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稻蟹共生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稻田块,围绕所述稻田块插秧区域外四周设有内坝埂,围绕所述内坝埂的外周设有外环沟;施用全程肥封闭期结束插秧前,对所述内坝埂与田面基本相通进行调整,每间隔一定距离铲去一段所述内剩余坝埂选择铲平出通道的部分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稻蟹共生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沟的宽度为1.2~1.8m,深度为0.6~0.8m,坡度≤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稻蟹共生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调整前,所述内坝埂的宽度为30~40cm,高度为30~35cm,调整后,所述内坝埂调整部分的高度≤15c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蟹共生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稻田块,围绕所述稻田块插秧区域外四周设有内坝埂,围绕所述内坝埂的外周设有外环沟;施用全程肥封闭期结束插秧前,对所述内坝埂与田面基本相通进行调整,每间隔一定距离铲去一段所述内剩余坝埂选择铲平出通道的部分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稻蟹共生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沟的宽度为1.2~1.8m,深度为0.6~0.8m,坡度≤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稻蟹共生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调整前,所述内坝埂的宽度为30~40cm,高度为30~35cm,调整后,所述内坝埂调整部分的高度≤1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稻蟹共生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沟的外周设有防逃设施。
5.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系统的大规格扣蟹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文涛,孙富余,李波,邵凌云,马亮,赵旭,曲航,贾姝,李浩,于凤泉,于永清,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