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季华实验室专利>正文

一种低膨胀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85255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7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膨胀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池电极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低膨胀负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负极活性材料、缓冲材料、成膜剂进行混合得到负极浆料,将所述负极浆料涂覆在集流体的表面,经过干燥得到初始负极片;所述初始负极片进行加热碳化得到所述低膨胀负极片。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极片中添加了缓冲材料,缓冲材料可以为负极活性材料的体积膨胀提供足够的缓冲空间,从而可以降低负极活性材料在锂离子电池锂化/脱锂过程中发生膨胀产生局部高应力而引发极片表面出现裂纹、颗粒破裂粉化的风险,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利用碳化技术将缓冲材料牢牢固定在集流体的表面,不易脱落粉化,能发挥长效的缓冲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电极片,尤其涉及一种低膨胀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电动汽车、智能电网时代的到来,新能源领域要求二次电池具有更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低成本、高安全性和绿色环保等特质。根据《中国制造2025》指标,动力电池预期在2025年能量密度要达到400wh kg-1,价格<1.5元每瓦时。目前的锂离子电池中,主要使用人造石墨作为负极材料,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然而,其实际比容量已接近理论比容量极限372mah·g-1,进一步提升空间有限,难以满足未来动力电池对高能量密度的需求。硅基负极材料理论比容量高达3579mah·g-1,约为石墨负极的10倍,同时具有合适的脱嵌锂电位(0.4v vs.li/li+),可实现锂离子电池在高能量密度方面的突破。另外,因硅基负极材料的嵌锂电位高于石墨(0.1v vs.li/li+),在充电时可避免电极片在低电位下发生的表面析锂现象,因此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鉴于以上优势,硅基负极材料被认为是当前替代石墨负极材料的潜力候选之一。然而,由于硅负极在锂离子脱嵌过程中的巨大体积膨胀(~300%),这将导致含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膨胀负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膨胀负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低膨胀负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材料包括二维结构缓冲材料,所述二维结构缓冲材料包括多孔材料、膨胀石墨、Mxene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低膨胀负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材料经过定型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低膨胀负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膜剂包括水溶性聚合物,所述水溶性聚合物包括乙基纤维素、水性沥青乳液、淀粉、聚乙烯吡咯烷酮、聚苯乙烯磺酸钠、淀粉衍生物、羧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膨胀负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膨胀负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低膨胀负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材料包括二维结构缓冲材料,所述二维结构缓冲材料包括多孔材料、膨胀石墨、mxene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低膨胀负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材料经过定型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低膨胀负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膜剂包括水溶性聚合物,所述水溶性聚合物包括乙基纤维素、水性沥青乳液、淀粉、聚乙烯吡咯烷酮、聚苯乙烯磺酸钠、淀粉衍生物、羧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酸、聚丙烯酰胺、聚乙烯亚胺、聚马来酸酐、聚季铵盐、瓜尔胶、水解聚丙烯酰胺、天然植物胶、聚氧化乙烯、离子型水溶性环氧树脂、明胶、离子型顺酐化聚丁二烯树脂、环糊精、阳离子型水溶性聚氯树脂、刺梧桐胶、水性环氧树脂、水性聚丙烯酸酯、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淀粉钠、聚乙烯醇、聚多巴胺、聚乙二醇、阿拉伯树胶、水性聚氨酯、壳聚糖、海藻酸钠、黄原胶、海藻酸钙、吉兰糖胶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者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成智谭军赵霞王飞
申请(专利权)人:季华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