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定子槽内冷却通道的成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84282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7 18: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定子槽内冷却通道的成型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在定子槽中插入隔板,使隔板位于两个定子线圈之间;S2:向定子槽内灌入浸渍漆或灌封胶,使其浸没定子线圈,以固定定子线圈位置;S3:待浸渍漆或灌封胶固化完成后,取出隔板,原隔板所在定子槽内占据的空间形成冷却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电机定子槽内冷却通道成型方法,实施方便,成型简单,形成的冷却通道通入冷却介质后能覆盖到定子线圈的每一匝并与之进行换热,改善了电机定子槽内由于定子线圈散热不均导致的热量堆积情况,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定子冷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定子槽内冷却通道的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1、传统的定子槽内冷却结构中,通长采用在定子槽内或是槽口嵌入冷却棒的方式,待冷却液经过冷却棒后带走定子绕组所产生的热量,然而由于受限于冷却管所在冷却通道的位置,冷却棒无法均匀的带走绕组中每一个线圈所产生的热量,容易在定子槽内产生局部的热量堆积,例如申请号为:201910923583.8的中国专利申请文献,公开了一种本申请提供一种定子冷却结构,包括定子铁芯,定子铁芯包括定子轭部和定子齿部,定子齿部位于定子轭部的内周壁上,并沿周向排布;相邻定子齿之间设置有定子槽;定子齿部绕设有定子绕组,还包括:冷却管,冷却管包括第一侧管、第二侧管和端部冷却件,第一侧管轴向贯穿定子铁芯,且第一侧管设置于定子绕组的外周侧;第二侧管轴向贯穿定子铁芯,且第二侧管设置于定子绕组的内周侧;端部冷却件与第一侧管和第二侧管均连通,端部冷却件位于定子绕组的端部。该申请中,定子绕组内部到冷却管的散热路径长,且冷却管只有一面直接或间接接触绕组,导致该申请中冷却结构的散热效率不高,容易产生热量的堆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定子槽内冷却通道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定子槽内冷却通道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使用脱模装置(4)取出所述隔板(2),所述脱模装置(4)包括支撑座(41)、脱模座(42)以及设于支撑座(41)上的高度调节组件(43),所述脱模座(42)上设有第一连接部(421),所述隔板(2)上设有可与第一连接部(421)配合连接的第二连接部(22),所述高度调节组件(43)用于调整脱模座(42)的高度,以带动隔板(2)脱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定子槽内冷却通道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定子槽内冷却通道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定子槽内冷却通道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使用脱模装置(4)取出所述隔板(2),所述脱模装置(4)包括支撑座(41)、脱模座(42)以及设于支撑座(41)上的高度调节组件(43),所述脱模座(42)上设有第一连接部(421),所述隔板(2)上设有可与第一连接部(421)配合连接的第二连接部(22),所述高度调节组件(43)用于调整脱模座(42)的高度,以带动隔板(2)脱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定子槽内冷却通道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组件(43)包括螺杆座(431)、调节螺杆(432)和调节螺母(433),所述螺杆座(431)设于支撑座(41)上,所述调节螺杆(432)依次穿过脱模座(42)和调节螺母(433)与螺杆座(431)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定子槽内冷却通道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组件(43)设有两组,两所述螺杆座(431)分别设于支撑座(41)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部(421)设于两组高度调节组件(4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定子槽内冷却通道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业胡铭梓陈立罗英露史文波周鸿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中车电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