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旋转门的防尾随防空转电控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83830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7 18:20
本申请公开了基于旋转门的防尾随防空转电控系统及其使用方法,该基于旋转门的防尾随防空转电控系统包括顶部板、中央控制器、动力机构、齿轮组、卡锁机构和防护机构,顶部板的底端对称固定设置有防护外罩,防护外罩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底部板;中央控制器设置于顶部板的顶端,中央控制器用于控制旋转门的运行;动力机构设置于顶部板的顶端,动力机构用于驱动齿轮组;齿轮组设置于顶部板的顶端中间,齿轮组用于带动旋转门正常运行使用;卡锁机构设置于顶部板的顶端,卡锁机构用于锁定不使用时的旋转门;防护机构设置于动力机构的底端且设置于所述顶部板的顶端,防护机构用于对动力机构进行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旋转门,更具体地说,涉及基于旋转门的防尾随防空转电控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旋转门不同于普通门在平面上构造,是采用三维立体,视觉上给人以美的感觉。而且旋转门的打开跟关闭状态,是同时存在的,总是保持密闭状态,具有良好的密闭性,节能保温。

2、现有技术公开号为cn212296106u的文献提供一种单向旋转门副门,该装置通过感应器识别从旋转门进口通过的行人,由控制器控制滑动门打开,允许行人通过,而从旋转门出口一侧的行人,感应器检测不到,滑动门不会打开,阻止其通过。实现了单行通行的目的,单行通行效果好,避免了看守人员与行人之间发生冲突。

3、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虽然通过感应器、控制器和滑动门可以实现识别从旋转门进口通过的行人,进而打开滑动门使人进入旋转门,但是,若是有多人同行进入旋转门内时,会使得旋转门内较为拥挤,且只通过感应器无法判断进入旋转门内有几人,安全防护性能较低,且旋转门容易被风吹动发生空转,导致旋转门零件容易受损,降低使用寿命。

4、鉴于此,我们提出基于旋转门的防尾随防空转电控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旋转门的防尾随防空转电控系统,包括顶部板、中央控制器、动力机构、齿轮组、卡锁机构和防护机构,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旋转门的防尾随防空转电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外罩的开口处设置有进口A和进口B,所述进口A和进口B的内侧顶端均设置有红外线人体感应器,所述进口A和进口B用于行人的通过,所述防护外罩用于观察旋转门的运行情况,所述防护外罩为透明玻璃制作,所述底部板用于承载旋转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旋转门的防尾随防空转电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板的底端对称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侧均设置有人体识别相机,所述人体识别相机、红外线...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旋转门的防尾随防空转电控系统,包括顶部板、中央控制器、动力机构、齿轮组、卡锁机构和防护机构,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旋转门的防尾随防空转电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外罩的开口处设置有进口a和进口b,所述进口a和进口b的内侧顶端均设置有红外线人体感应器,所述进口a和进口b用于行人的通过,所述防护外罩用于观察旋转门的运行情况,所述防护外罩为透明玻璃制作,所述底部板用于承载旋转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旋转门的防尾随防空转电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板的底端对称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侧均设置有人体识别相机,所述人体识别相机、红外线人体感应器均与中央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底部板的顶端开设有三个隐藏槽,所述隐藏槽的内侧均设置有清理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旋转门的防尾随防空转电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板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内侧固定设置有支板,所述动力机构还包括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搭载板,所述搭载板滑动设置于固定支架的内侧,所述电动伸缩杆固定设置于支板的顶端,所述搭载板的底端固定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驱动端固定设置有齿盘a,所述齿盘a的底端卡合设置有齿盘b,所述齿盘b的底端固定设置有联动齿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旋转门的防尾随防空转电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包括滑块,所述滑块的底端对称设置有压块,所述滑块的外侧滑动设置有固定滑壳,所述固定滑壳的外侧对称固定设置有卡盒,所述卡盒的顶端开设有压槽,所述压槽的内侧底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块滑动设置于压槽的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杰
申请(专利权)人:沐泽保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