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icro LED发光阵列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83201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7 18: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Micro LED发光阵列及其制备方法,在Micro LED发光阵列中,包括:表面配置有驱动电路的驱动基板、阵列排布于驱动基板上的发光单元、形成于各发光单元中第二半导体层表面的反射结构、通过刻蚀形成于发光单元之间的N型沟槽、导电连接至N型沟槽中第一半导体层的N型金属层,及沿P型通孔导电连接至反射结构的P型金属层、发光单元通过所述N型金属层和P型金属层焊接于驱动基板表面与之匹配的驱动电路上。该发光阵列中主要以N型金属层于N型沟槽内部与第一半导体层侧壁进行欧姆接触,减少了对发光区域的刻蚀,相对增大了有效发光面积,能够有效地缩小发光单元之间的间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尤其是一种micro led发光阵列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由于micro-led具有寿命长、亮度高、效率高等性能优势,使其能够适用于车灯、投影、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显示系统等应用领域。

2、在micro-led结构中,led发光材料通常为包括n型半导体层、有源层和p型半导体层的堆叠结构。制备过程中,需要刻穿预设位置的p型半导体层和对应位置的有源层材料,暴露出n型半导体层;之后分别于n型半导体层和p型半导体层表面制作欧姆接触材料,最终形成led芯片。现有技术中,由于在形成n型沟槽的区域,第二半导体层和对应位置的发光层材料被去除,无法形成pn结,导致该区域无法发光。随着芯片尺寸的缩小,例如缩小至50µm×50µm或者以下,该结构下暴露的n型材料的表面积占总表面积比随之升高,导致单位面积半导体材料的有效发光面积随之减小。因此,如何提高micro-led的有效发光面积成为一种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mi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Micro LED发光阵列,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icro LED发光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刻蚀形成于发光单元之间的N型沟槽中,所述N型沟槽中第一半导体层被完全刻穿。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Micro LED发光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沟槽中,第一半导体层的侧壁具备倾斜角度。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Micro LED发光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沟槽中,沿第一半导体层表面的开口宽度为1µm-10µm。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Micro LED发光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金属层导电连接至Mic...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icro led发光阵列,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icro led发光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刻蚀形成于发光单元之间的n型沟槽中,所述n型沟槽中第一半导体层被完全刻穿。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micro led发光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沟槽中,第一半导体层的侧壁具备倾斜角度。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micro led发光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沟槽中,沿第一半导体层表面的开口宽度为1µm-10µm。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micro led发光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金属层导电连接至micro led发光阵列中各n型沟槽中的第一半导体层。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micro led发光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结构包括: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micro led发光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金属层包括一形成于第一半导体层表面的n型欧姆接触层、形成于所述n型欧姆接触层表面的阻挡层及形成于所述阻挡层表面的焊接金属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icro led发光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于驱动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奕彬金力杨杰
申请(专利权)人:晶能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