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燃抗静电纤维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83127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7 18: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面料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阻燃抗静电纤维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将三聚氯氰与硫化钠混合反应,得到阻燃剂;将海泡石酸化后与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反应,得到氨基化海泡石,将氨基化海泡石接枝马来酸酐,再与阻燃剂发生迈克尔加成反应,得到功能化海泡石;将功能化海泡石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混合熔融纺丝,得到改性涤纶纤维;将改性涤纶纤维纺成纱线作为经线和纬线,机织,复合后得到复合面料;将含有纳米氧化锌的改性硅油作为扩链剂对水性聚氨酯预聚体进行扩链,得到的改性水性聚氨酯整理液对复合面料浸轧处理,得到阻燃抗静电纤维面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面料,具体涉及一种阻燃抗静电纤维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绝大部分纺织品有易燃性。纺织品柔软、表面积大的特点,使其在高温或火焰环境中与氧气和热量的接触面积大,更易发生分解燃烧并迅速蔓延。涤纶织物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服装面料,由于其吸湿性差,回潮率低,因而在加工及服用过程中容易产生静电,造成许多不良影响。因此,如何提高涤纶面料的阻燃性能和抗静电性能,是目前阻燃材料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2、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申请cn104178879a公开了一种防辐射阻燃面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丝光棉纤维与莫代尔纤维和牛奶蛋白纤维织造成舒适层,将涤纶和金属丝混纺制成防辐射阻燃层,将聚酯纤维、纳米远红外陶瓷纤维、竹炭纤维、玉米纤维、甲壳素纤维和聚乙烯纤维混纺制成防辐射阻燃层,得到的面料具有阻燃和防辐射能力。但其制得的面料抗菌性能和阻燃效果有待提高,且采用金属丝与涤纶纤维混纺,舒适度和柔软性不足,限制了面料的应用。

3、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申请cn114434909a公开了一种高阻燃透气防护面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改性苎麻纤维与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燃抗静电纤维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抗静电纤维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三聚氯氰与丙酮的质量比为1:20-30;三聚氯氰、硫化钠、1mol/L的盐酸水溶液的质量比为20-25:15-18:30-50;反应条件为:在0-5℃温度下反应3-4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抗静电纤维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海泡石与盐酸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20;第一次反应条件为:在60-70℃温度下第一次反应2-3h;羟基化海泡石、乙醇水溶液、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质量比为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燃抗静电纤维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抗静电纤维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三聚氯氰与丙酮的质量比为1:20-30;三聚氯氰、硫化钠、1mol/l的盐酸水溶液的质量比为20-25:15-18:30-50;反应条件为:在0-5℃温度下反应3-4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抗静电纤维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海泡石与盐酸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20;第一次反应条件为:在60-70℃温度下第一次反应2-3h;羟基化海泡石、乙醇水溶液、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质量比为1:(90-100):10,乙醇水溶液为50wt%的乙醇水溶液;第二次反应条件为:在40-50℃温度下第二次反应10-18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抗静电纤维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氨基化海泡石、马来酸酐、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8-10):(10-15):(80-100);第一次反应条件为:在70-80℃温度下第一次反应3-4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抗静电纤维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改性海泡石、阻燃剂、碳酸钠水溶液、磷酸盐缓冲溶液的质量比为(1-2):(5-10):(50-80):(300-500);第二次反应条件为:在40-50℃温度下第二次反应12-18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抗静电纤维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功能化海泡石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质量比为(1-3):100;熔融纺丝包括:在挤出机各区温度均为250-255℃的条件下,通过双螺杆熔融纺丝机熔融挤出,以1500-20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呈龙李祥龙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正太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