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自行车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81694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4 2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智能自行车机器人,包括车体以及分别安装在车体前后两端的前轮机构和后轮机构,该自行车机器人采用三段式折叠车体,在骑行状态下与普通自行车无异,在非骑行状态下能够通过转动前倾角件和后倾角件,折叠为两轮并置态,近似于两轮平衡车,该自行车机器人能够进行折叠,折叠后更加紧凑,便于携带和存放,用户可以更轻松地将自行车机器人放置在车厢、公共交通工具或办公室等空间有限的地方,在折叠状态下,自行车机器人不仅可以作为传统自行车使用,还能够通过PID算法和规定路径进行自主移动,增加了其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具体说是一种智能自行车机器人


技术介绍

1、随着时间的推移,自行车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交通工具,可以帮助人们在城市中快速移动,而不受交通拥堵的影响,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能源消耗,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心血管健康,并且有助于控制体重。

2、然而,即使自行车在很多方面都是理想的交通方式,它仍然存在一些技术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自行车的性能和便利性,还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的产生。

3、现有的自行车折叠后不能够自主移动,无法实现自动泊车功能,进而无法解决自行车乱停乱放、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生以及常常占用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影响市容市貌的的问题,同时,现有自行车折叠后大多无法实现自平衡,即使部分自行车能够实现自平衡,但均采用调节外置结构状态实现自平衡,有结构脱落的风险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自行车机器人。

2、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智能自行车机器人,包括车体以及分别安装在车体前后两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自行车机器人,包括车体(3)以及分别安装在车体(3)前后两端的前轮机构(1)和后轮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3)包括车身(12)、前倾角件(14)和后倾角件(16),所述前倾角件(14)转动配合在车身(12)前端,所述后倾角件(16)转动配合在车身(12)后端,所述前轮机构(1)和后轮机构(2)分别通过前倾角件(14)和后倾角件(16)安装在车体(3)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自行车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前轮机构(1)包括前叉(6)和前电机轮(7),前叉(6)固定安装在前加固件(4)底部,前电机轮(7)转动配合在前叉(6)上。>

3.根据权利...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自行车机器人,包括车体(3)以及分别安装在车体(3)前后两端的前轮机构(1)和后轮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3)包括车身(12)、前倾角件(14)和后倾角件(16),所述前倾角件(14)转动配合在车身(12)前端,所述后倾角件(16)转动配合在车身(12)后端,所述前轮机构(1)和后轮机构(2)分别通过前倾角件(14)和后倾角件(16)安装在车体(3)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自行车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前轮机构(1)包括前叉(6)和前电机轮(7),前叉(6)固定安装在前加固件(4)底部,前电机轮(7)转动配合在前叉(6)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自行车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前轮机构(1)还包括前舵机轮(8),前舵机轮(8)内嵌套有无刷电机,前舵机轮(8)组合在前电机轮(7)侧部,且前舵机轮(8)驱动前电机轮(7)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自行车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后轮机构(2)包括后叉(9)和后电机轮(10),后叉(9)固定安装在后倾角件(16)上,后电机轮(10)转动配合在后叉(9)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景毅吴嘉珺王塑桐王尚尧孙昊翔王博薇胡杨姚天旭贺旭松耿子瑶王心羽穆泓元左国玉孙立山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