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箱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80346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4 2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却箱体,包括:箱壳、盖板、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箱壳包括内壳体和设置在内壳体外部的流道壳体,内壳体具有顶部开口的容纳腔,流道壳体上设有向外凸出的凹槽,凹槽与内壳体构成冷却流道,内壳体上对应冷却流道处开设有连通冷却流道与容纳腔的流通口,盖板盖设在箱壳的开口处,进液接头与流道壳体连接且与冷却流道连通,出液接头与流道壳体连接且与冷却流道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内壳体四周及底面对应冷却流道处开设流通口,实现5个面同时进液的目的,增加了冷却介质循环换热的均匀性,提高电芯的均温性并且降低温差,同时,将冷却流道集成到箱壁表面,也大大提高箱体的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冷却,尤其是一种冷却箱体


技术介绍

1、在现有技术中,随着新能源领域散热需求的不断增大,散热要求的不断提升,常规的板式液冷换热已经很难满足更高功率的散热需求,开发效率更高的散热方式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着充放电倍率的不断提升,对电池包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浸没式冷却在众多散热方案中针对散热性与安全性都有着优异的表现;

2、目前市场上浸没式冷却多为型材、钢箱体方案,进出油口较为单一,需在箱体内部设置单独的进出油管路,均温性不理想,整体方案较重、空间利用率较低;目前该问题尚未得到良好解决。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冷却箱体,以克服上述中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却箱体。

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冷却箱体,包括:

3、箱壳,所述箱壳包括内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内壳体外部的流道壳体,所述内壳体具有顶部开口的容纳腔,所述流道壳体上设有向外凸出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内壳体构成冷却流道,所述内壳体上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包括内底板以及自所述内底板四周向上弯折延伸的内侧板,所述内底板和四周的内侧板上均开设有流通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壳体包括位于内底板下方的流道底板以及自所述流道底板四周向上弯折延伸且位于内侧板外侧的流道侧板,所述冷却流道包括位于同一流道侧板上的进流道和出流道,所述进流道位于所述出流道的下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接头设置在所述进流道上且与进流道连通,所述出液接头设置在所述出流道上且与出流道连通,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包括内底板以及自所述内底板四周向上弯折延伸的内侧板,所述内底板和四周的内侧板上均开设有流通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壳体包括位于内底板下方的流道底板以及自所述流道底板四周向上弯折延伸且位于内侧板外侧的流道侧板,所述冷却流道包括位于同一流道侧板上的进流道和出流道,所述进流道位于所述出流道的下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接头设置在所述进流道上且与进流道连通,所述出液接头设置在所述出流道上且与出流道连通,所述进液接头位于所述出液接头的下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侧板包括第一流道侧板、第二流道侧板、第三流道侧板和第四流道侧板,所述第一流道侧板和第三流道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流道侧板和第四流道侧板相对设置,所述进流道和出流道均设置在第一流道侧板上,所述进流道自所述第一流道侧板延伸至流道底板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流道还包括位于第二流道侧板上的第一侧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乐刘迎春王毅博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恒创热管理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