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换能器芯体装配的工装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9923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4 20:22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换能器芯体装配的工装组件,包括固定座,滑设于固定座上的活动座,和分别设置在固定座和活动座上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与活动座螺纹连接且用于驱动活动座在固定座上滑动使得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相互配合形成用于夹持换能器芯体的变幅杆的第一腔室的驱动螺杆,和分别设置在固定座和活动座上的第一驱动单元与第二驱动单元,与第一驱动单元以及第二驱动单元分别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第一夹持块在第一驱动单元驱动下与第二夹持块在第二驱动单元驱动下相互配合形成用于限制换能器芯体的后盖板、压电陶瓷片和电极片移动的第二腔室,且第一腔室的轴线与第二腔室的轴线相互重合,满足换能器芯体装配的同轴度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换能器芯体装配的工装组件


技术介绍

1、超声波换能器是超声波应用领域的重要部件,超声波换能器较为核心的组件是换能器芯体,如图1所示,该换能器芯体其主要由预紧螺栓1、后盖板2、压电陶瓷片3、电极片4和变幅杆5等零件组成。各种材质和规格的压电陶瓷片有严格的预紧力要求,合适的预紧力能发挥最大的超声波能量输出,使得换能器不易老化或震碎,最终保证电性能能够得到最大的转化效率

2、目前在装配生产超声波换能器时,经过测试人员试验后发现,换能器芯体组装的重点在于,要保证换能器芯体在安装过程中的同心度,保证换能器芯体的振动模态、谐振频率、阻抗、机械品质因数。但是在现有的生产装配过程中都是操作员徒手去按压后盖板、压电陶瓷片来控制整个换能器芯体的同心度,这样就有很大概率造成换能器芯体同心度误差偏大,从而使得预紧螺栓对后盖板以及压电陶瓷片进行预紧时会导致各压电陶瓷片上的预紧力不一致,使得装配后的换能器芯体出现模态混乱、谐振频率超差、阻抗过大、机械品质因数太低的问题,进一步影响换能器芯体在实际使用中的性能,且导致换能器芯体的报废率增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换能器芯体装配的工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换能器芯体装配的工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一伺服电机(60)以及滑设于所述固定座(10)上且与所述第一夹持块(40)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滑座(61),所述第一伺服电机(60)驱动所述第一滑座(61)带动所述第一夹持块(40)往复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换能器芯体装配的工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一驱动轴(62),所述第一驱动轴(6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60)的驱动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轴(6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座(61)螺纹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换能器芯体装配的工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换能器芯体装配的工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一伺服电机(60)以及滑设于所述固定座(10)上且与所述第一夹持块(40)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滑座(61),所述第一伺服电机(60)驱动所述第一滑座(61)带动所述第一夹持块(40)往复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换能器芯体装配的工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一驱动轴(62),所述第一驱动轴(6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60)的驱动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轴(6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座(61)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换能器芯体装配的工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座(10)上的第一滑台(63),所述第一滑台(63)上滑设有所述第一滑座(6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换能器芯体装配的工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一行程开关(64),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滑座(61)的运动位置,所述固定座(10)上设有用于安装并能够调节所述第一行程开关(64)安装位置的第一安装孔(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换能器芯体装配的工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第二伺服电机(70)以及滑设于所述活动座(20)上且与所述第二夹持块(50)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滑座(71),所述第二伺服电机(70)驱动所述第二滑座(71)带动所述第二夹持块(50)往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勇芳刘翔孙魁汪瀚崔瑞王娟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远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