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硅酮生产,具体涉及微重量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1、硅酮俗称硅油或二甲基硅油,系有机硅氧化物的聚合物,是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聚二甲基硅氧烷,黏度随分子量增大而增加,该品化学性质稳定,疏水性强,不溶于水,溶于汽油、甲苯等非极性溶媒。
2、如公告号为cn218858452u的技术公开了一种化工生产用原料输送装置,涉及化工运输设备
,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内部设置有滑杆、升降板、螺杆以及第一锥齿轮,所述底板内部位于螺杆右侧通过支板,设置转杆以及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底板顶通过安装板设置壳体,壳体内部设置双向螺杆以及滑轨,滑轨上通过滑块设置有弧形夹持板,本技术在弧形夹持板以及升降板的作用下,不仅使得装置利用满足对于不同大小原料筒的夹持固定作用,增加了装置的适用性,同时也使得装置可以对原料筒进行更好的固定,提高了装置在使用时的安全稳定性。
3、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现该技术有以下问题:现有的生产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大多通过工作人员手动或传送设备向生产设备内部添加原料,但硅酮生产过程中硅酮生产
...【技术保护点】
1.微重量输送系统,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能够硅酮原料进行移动的夹持机构(3),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安装有称重传感器(2),所述称重传感器(2)的位置位于所述夹持机构(3)夹持端的正下端,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遮挡所述称重传感器(2)的防护机构(4),所述防护机构(4)靠近所述称重传感器(2)的一侧安装有清洁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重量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3)包括电机一(301)及支撑柱(303),所述支撑柱(303)转动连接在
...【技术特征摘要】
1.微重量输送系统,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能够硅酮原料进行移动的夹持机构(3),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安装有称重传感器(2),所述称重传感器(2)的位置位于所述夹持机构(3)夹持端的正下端,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遮挡所述称重传感器(2)的防护机构(4),所述防护机构(4)靠近所述称重传感器(2)的一侧安装有清洁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重量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3)包括电机一(301)及支撑柱(303),所述支撑柱(303)转动连接在所述底座(1)的通孔内部,所述电机一(301)安装在所述支撑柱(303)的上表面,所述支撑柱(303)的正面开设有卡槽,所述电机一(301)的输出端穿设过所述支撑柱(303)的顶端安装有螺杆(302),所述螺杆(302)的外部螺纹连接有连接块(306),所述连接块(306)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柱(303)的卡槽内部,所述连接块(306)的正面安装有u型固定板(304),所述u型固定板(304)远离所述防护机构(4)一侧内壁铰接有u型连接板(307),所述u型连接板(307)靠近所述u型固定板(304)的一侧内壁开设有两组卡槽,两组所述u型连接板(307)的卡槽内部均安装有电动伸缩杆(308),两组所述电动伸缩杆(308)的输出端均安装有滑块(309),两组所述滑块(309)的正面均开设有凹槽,两组所述滑块(309)的凹槽内部均安装有弧形限位板(310),所述u型固定板(304)靠近所述防护机构(4)的一侧安装有电机二(305),所述电机二(305)的输出端安装在所述u型连接板(307)靠近所述防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木江,朱亚军,张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杜迪浙江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