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染土壤及地下水修复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双液药剂制备的原位注入装置。
技术介绍
1、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技术主要是通过在土壤中添加化学氧化剂,使之与污染物发生氧化反应,最终使污染物降解或转化为低毒、低移动性产物的一项修复技术,原位化学氧化技术不需要将污染土壤全部挖掘出来,而只是在污染区的不同深度钻井,将氧化剂注入土壤中,通过氧化剂与污染物的混合、反应,使污染物降解或导致形态的变化。
2、原位直推注入法是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技术中常见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是通过直推式钻机的钻杆将药剂注入土壤或者地下水中,钻杆钻入地下后,药剂在注射泵的作用下通过钻杆内部设置的孔洞扩散至土壤当中,在实际操作时,由于注入的氧化药剂一般为多种药剂复配制成的,因此在注入时存在如下两种方式;
3、1、在地面上制备复配药剂后再注入,由于氧化剂和催化剂的反应速度快,在地面上制备后再注入时该药剂的氧化性大大降低,有效的羟基自由基或硫酸根自由基含量降低,修复效果也将远低于预期;
4、2、一种药剂注入完成后,拔出注入管道再注入另外一种药剂,该方式需要多次钻井作业,效率低下,且不同的药剂在土壤和地下水中存在扩散不同步的问题,因此会进一步影响施工效率和反应效果;
5、故此提出一种用于双液药剂制备的原位注入装置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上述表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双液药剂制备的原位注入装置,以解决现有的两种注入药剂的方式分别存在氧化效果不足和施工效率较低的
2、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双液药剂制备的原位注入装置,包括:顶杆包括杆体、螺纹槽以及输液孔,连接外筒包括外筒体、混液腔、出液孔、收纳槽以及螺纹盲孔,所述外筒体设置于所述螺纹槽的内部,且两者之间设置有密封圈,连接块包括块体、连接透孔以及卡槽,所述块体通过螺钉设置于所述收纳槽的内部,内筒包括内筒体、定位槽、连通孔、渗透孔以及卡块,所述内筒体设置于所述收纳槽的内部,所述卡块设置于所述内筒体的内壁上,且延伸至所述卡槽的内部,连接密封块包括螺纹杆、隔板以及密封球,所述螺纹杆设置于所述内筒体的内部,且延伸至所述内筒体的外部,顶块设置于所述螺纹杆的外部。
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4、进一步的,所述螺纹槽设置于所述杆体的下表面,所述杆体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螺纹槽相连通的输液孔。
5、进一步的,所述外筒体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混液腔、出液孔以及收纳槽,所述出液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混液腔底部的内径。
6、进一步的,所述外筒体的内部设置有螺纹盲孔,所述出液孔设置于所述螺纹盲孔的中心处。
7、进一步的,所述内筒体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连通孔和定位槽,所述内筒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渗透孔。
8、进一步的,所述卡块为半圆柱块,所述卡块沿所述内筒体的内壁呈等距分布。
9、进一步的,所述块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沿所述块体的外圈呈等距分布,且所述卡槽与所述卡块为一一对应的关系。
10、进一步的,所述顶块包括钻头,所述钻头的顶端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顶端设置有螺纹孔。
11、进一步的,所述螺纹杆贯穿所述连通孔且延伸至所述螺纹孔的内部,所述螺纹杆的外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内筒体内部的底壁相接触,所述螺纹杆的顶端设置有密封球,所述密封球的直径大于所述混液腔底端的内径,且所述密封球的直径小于所述出液孔的直径。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3、1、本技术通过设置连接块、内筒、连接密封块以及顶块等部件,通过连接块与内筒之间相互配合,使得该装置在土壤中受力向下运动时,连接块能够推动内筒一同运动,并且这个过程中连接密封块堵塞连通孔,进而实现了对混液腔进行封堵的效果;
14、2、通过对顶杆和外筒的设置,实现了在钻井作业时能够将不同的药液注射进混液腔的内部,并实现药液的混合,当需要将药液注射进土壤中时,只需要钻井作业后反向带动顶杆向上运动一小段路程,使得密封球与混液腔的底部分离,此时药剂经由出液孔和渗透孔进入土壤中,实现了往土壤中注入药剂的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双液药剂制备的原位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槽(12)设置于所述杆体(11)的下表面,所述杆体(11)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螺纹槽(12)相连通的输液孔(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21)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混液腔(22)、出液孔(23)以及收纳槽(24),所述出液孔(23)的直径大于所述混液腔(22)底部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原位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21)的内部设置有螺纹盲孔(25),所述出液孔(23)设置于所述螺纹盲孔(25)的中心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31)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连通孔(33)和定位槽(32),所述内筒体(31)的外表面设置有渗透孔(3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原位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35)为半圆柱块,所述卡块(35)沿所述内筒体(31)的内壁呈等距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原位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块体(41)的外表面设置有卡槽(43),所述卡槽(43)沿所述块体(41)的外圈呈等距分布,且所述卡槽(43)与所述卡块(35)为一一对应的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原位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块(5)包括钻头(51),所述钻头(51)的顶端设置有定位块(52),所述定位块(52)的顶端设置有螺纹孔(5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原位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61)贯穿所述连通孔(33)且延伸至所述螺纹孔(53)的内部,所述螺纹杆(61)的外部设置有隔板(62),所述隔板(62)与所述内筒体(31)内部的底壁相接触,所述螺纹杆(61)的顶端设置有密封球(63),所述密封球(63)的直径大于所述混液腔(22)底端的内径,且所述密封球(63)的直径小于所述出液孔(23)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双液药剂制备的原位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槽(12)设置于所述杆体(11)的下表面,所述杆体(11)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螺纹槽(12)相连通的输液孔(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21)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混液腔(22)、出液孔(23)以及收纳槽(24),所述出液孔(23)的直径大于所述混液腔(22)底部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原位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21)的内部设置有螺纹盲孔(25),所述出液孔(23)设置于所述螺纹盲孔(25)的中心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31)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连通孔(33)和定位槽(32),所述内筒体(31)的外表面设置有渗透孔(3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原位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35)为半圆柱块,所述卡块(35)沿所述内筒体(31)的内壁呈等距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龙,吴俊锋,李玲,汪博文,朱钢,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瑞景环境修复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